上半年各項統計數據陸續公佈,經濟運行輪廓逐漸清晰。

7月14日,財政部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6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6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4%。

該數據透露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佔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高達90.61%,土地財政依賴程度高;二是同比下降31.4%,跌幅較大。據公開數據,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增幅爲增長43%、下降0.8%、增長5.2%、增長22.4%。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296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土地增值稅392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

7月19日,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地方財政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收入下滑造成的。

在陳晟看來,土地收入下滑,又跟人們對城市的預期有關,包括開發商面臨的資金循環困境和壓力,特別是民營房企對土地市場的謹慎,不敢積極入市拿地,“現在土地成交是以國企、央企、地方的城投和國企爲主。”

土地出讓金下跌,地方財政或承壓明顯。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時代財經分析,上半年,地方財政通過專項債、地方債、借新債等途徑獲得資金,現有的政策工具未必可以彌補今年的財政缺口。

土地財政依賴度高,土地收入下滑

具體看2022年上半年土地拍賣的情況,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2022年上半年樓市總結》數據,上半年土地供應規劃建築面積29769.71萬㎡,較去年同期下跌45.63%;成交規劃建築面積18071.96萬㎡,較去年同期下跌60.82%。

另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爲-48.3%。

“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爲-48.3%,這數據屬於歷史冰點。”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時代財經指出,就各地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情況看,呈現了地方平臺託市拿地、土地溢價率偏低、土地流拍等特點。近期一些房企遇到了停工等問題,也說明房企的供給端遇到了壓力。

土拍成交腰斬與房地產景氣度下降相關。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爲6.8萬億元,同比下降5.4%;其中1-6月住宅開發投資額爲5.2萬億元,同比下降4.5%,占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爲75.8%。

柏文喜進一步分析,土地收入下滑主要是由於房地產市場預期惡化以及樓市冷淡導致的房企現金流短缺所引發。

流拍就是對樓市看淡的最直接反應,據前述諸葛找房數據研究院報告,今年上半年的流拍情況,從分等級城市的流拍率看,流拍率與城市等級呈現反向走勢,城市等級越低,流拍率也越高。

據統計,2022年二季度,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流拍率分別爲4.71%、14.44%、22.86%。三四線城市的流拍率遠高於一線,二線城市。

在房地產市場,三四線城市不被看好,相應的其土地財政也壓力最大。學界把一個城市當年土地出讓金對比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值稱之爲“土地財政依賴度”,在土地財政依賴度越高的城市,若土地收入下降幅度大,其財政受到的影響越大。(具體參見時代財經2021年12月15日報道《全靠賣地:12城土地財政依賴超100%,溫州居首》)

興業證券固定收益團隊結合2020年和2021年土地財政依賴度、最近四個季度(2021Q3-2022Q2)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的同比變動,將省級行政區域土地財政壓力分爲四個檔次:

第一檔是土地財政依賴度較大且土地出讓金收入邊際惡化:重慶,湖北,江蘇,貴州,福建,廣西,四川,山東,浙江,安徽,江西;

第二檔是土地財政依賴度較小,但土地出讓金收入邊際惡化:吉林,天津,黑龍江,遼寧,甘肅,雲南,廣東,河南,北京,內蒙古,河北,新疆,海南;

第三檔是土地財政依賴度較大,但土地出讓金收入惡化情況緩解或並未惡化:湖南;

第四檔則是土地財政依賴度較小,且土地出讓金收入惡化情況緩解或並未惡化:陝西,上海,山西,青海,寧夏。

圖片來源:興業證券研究報告

下半年土地出讓金難以止跌回升

踏入7月,土地市場表現依然不熱。

以7月14日成都第二批次土拍爲例,從交易的總體情況看,交易的55宗土地中,有35宗土地是底價成交的。成都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千萬人口的省會城市,土拍市場呈較溫和的態勢。

展望下半年年,諸葛找房數據研究院判斷比較保守,“隨着疫情擴散情況逐漸好轉,樓市銷售端也於5月顯露出回升跡象,房企資金流進而得到一定的補給,同時重點城市接下來將開啓第二、三、四批集中供地,再結合以往土地市場供應、成交兩端走勢,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供應端將發力,成交隨之上升,全年供應和成交量將基本維穩。”

與此同時,“隨着政策寬鬆效應逐步顯現,預計下半年土地溢價率小幅上升,流拍率呈現下降趨勢,但整體變化幅度不會過大。隨着市場信心的恢復,融資環境的改善,民營房企拿地意願或逐步增強,但短期難以扭轉國央企及各城市城投拿地的局面。”

柏文喜則更不樂觀,他對時代財經稱,六月份樓市剛出現環比微增,呈現反彈跡象,但近期快速蔓延的爛尾樓業主“抱團停貸”風潮有可能對期房市場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使得樓市尤其是新房市場很難在短期內恢復。

“如此一來,樓市的不景氣會讓行業流動性進一步惡化,進而導致下半年土地出讓金增收很難樂觀,很難止跌回升。”柏文喜補充道。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下降,以防支出端受到掣肘,財政也進行了“開源”。

廣發證券宏觀團隊預計,在土地出讓收入的拖累下,全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減收約1.5萬億元。廣發宏觀團隊根據公開數據,6月政府債券新增1.6萬億元,同比多增8676億元。截止6月末,新增專項債已發行3.4萬億元(全年預計發行3.65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已發行6472億元(全年預計發行7200億元)。

這意味着,上半年發行專項債與新增地方政府債分別佔了原來全年預計發行的93%、90%。廣發宏觀認爲,這主要是因爲穩增長政策前置,專項債集中發行放量所致。

廣發宏觀團隊預估,除特殊政策外,政策性銀行可能還會通過發行普通政金債等方式進一步發揮其在特殊年份的逆週期作用,考慮到這部分資金,全年基建投資中有政策性銀行帶來的邊際增量資金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

展望下半年,陳晟稱,地方政府應該還會通過專項債,包括各種手段積極彌補財政收入下降的壓力,要積極地穩定住稅收和擴大稅源,保證城市發展和運營的要求。

據悉,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7%,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8%。今年年初,財政部相關負責人稱,去年的財政增長主要是上游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增幅較高,帶動財政收入增長。

據國資委最新數據,今年1至6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2萬億元、利潤總額14093.6億元、淨利潤1085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1%、6.1%。

柏文喜預計,今年央企、國企的收入難以彌補經濟下滑引發的預算內財政收入減收的程度,更無法彌補房地產業走低所引發的以土地出讓金爲代表的預算內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降幅。

廣發證券宏觀團隊也認爲,僅2019-2020年該收入規模或因稅收政策、疫情原因等“加大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力度”,提至4000-5000億元 ,預計今年整體擴容幅度不會太大,預計規模會在1000億元左右。

柏文喜還提到,上半年,地方財政通過專項債、地方債、借新債等途徑獲得資金,現有的政策工具未必可以彌補今年的財政缺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