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編者的話:美海軍“本福德”號驅逐艦(DDG-65)週二過航臺灣海峽,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就在同一天,美國電子偵察機出現在臺海南口附近,而臺防務部門稱,當天解放軍運-8也出現在臺海南口附近。中國專家表示,美國艦機頻頻出現在中國周邊敏感海域及其上空,解放軍必然採取應對措施,美軍應該承擔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

“本福德”三闖敏感海域

據美國海軍協會網站19日報道,“本福德”號驅逐艦(DDG-65)週二過航臺灣海峽,這是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行動之後不到一週時間進行的。報道稱,美國第七艦隊在上週的一份新聞稿中表示,當地時間7月16日,“本福德”號驅逐艦穿越南沙羣島附近海域。作爲“航行自由”行動的一部分,“本福德”號是在南沙羣島附近航行三天後進行的這次穿越。

對於“本福德”號過航臺海,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20日發佈聲明稱,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峯表示,該軍艦於本月初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地區,分別在7月13日和16日闖入中國西沙領海和南沙鄰近水域。“本福德”號驅逐艦,一次出航三次出現在中國周邊敏感海域。先是穿越中國西沙領海,然後按照美方的說法,穿越中國“南沙爭議海域”,這次又過航臺灣海峽,可以說一次出航,三次挑戰中國的海洋權益,這在以往是較少看到的。這表明,美國意在增加挑戰中國海洋權益主張的頻次。不排除美國打算未來根據局勢需要,將這種模式常態化的可能,即從橫須賀出發的戰艦每次出航都進行多次挑釁。之所以近期“本福德”號頻繁出現,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美海軍爲了降低執行這類任務的成本。張學峯表示,美海軍增加出現在中國周邊敏感海域的頻次,勢必增加中美海軍“碰撞”的可能,美海軍要爲這種可能承擔一切責任。

正如解放軍東部戰區的聲明所說,“美頻頻挑釁、作秀造勢,充分說明美是臺海和平穩定破壞者、臺海安全風險製造者。戰區部隊隨時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實際上,美艦不僅通過實際行動危害地區和平,還大肆炒作,向中國潑髒水。“本福德”號在南海完成所謂“航行自由”行動後,美國第七艦隊還倒打一耙。對此,張學峯表示,每年大量商船通過南海,這充分說明南海的航行自由沒有問題。美國第七艦隊的聲明,不僅僅是向中國,同時也是向域內其他國家潑髒水。實際上,恰恰是美軍橫行南海,在南海興風作浪,徒增南海的航行風險。

中美海空力量臺海角力?

就在美國海軍“本福德”號驅逐艦過航臺灣海峽的19日,美國空軍偵察機也在臺灣海峽附近活動。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社交媒體賬號19日的消息,當天美空軍1架RC-135V偵察機在臺灣海峽南口進行高強度抵近偵察,目標可能是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軍事設施和海南島附近正在進行的軍事演習。

張學峯表示,不排除美國空軍偵察機借美國海軍“本福德”號驅逐艦過航臺海之機,對解放軍的部隊部署、調動、應對措施進行偵察的可能性。RC-135V主要用於偵察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信號。而臺灣媒體炒作,就在美艦過航臺海的同一天,大陸海軍航母山東艦也現身臺海。據臺媒20日報道,解放軍航母山東艦19日被記錄到現身所謂“臺海中線”以西,沿大陸沿海南下通過金門附近海域,身後跟着一艘疑似補給艦。臺媒還炒作稱,山東艦疑似被在臺灣西南空域盤旋的美空軍偵察機“鎖定”。

而據臺防務部門的信息,19日解放軍一架運-8遠幹機出現在臺“西南防空識別區”附近,也就是臺灣海峽南口附近,與美機所在空域重合。目前尚不清楚,中美飛機是否在同一時間出現在臺灣海峽南口,或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從作用上看,運-8遠幹機主要用於對對方雷達系統進行偵察干擾。中美海空力量是否圍繞臺海進行“暗中較量”?目前尚沒有確定的信息。

美航母逗留南沙海域

美驅逐艦從南海離開後,美國海軍“里根”號航母打擊羣仍然在南海活動。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社交媒體發佈的信息,7月17日至18日,綜合AIS和遙感影像,“里根”號航母繼續在南海活動,持續逗留在萬安灘附近海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之前公佈的信息顯示,7月16日,“里根”號航母打擊羣抵達南沙羣島以西海域,預計將前往越南峴港進行數天的港口訪問。

而美國海軍協會網站的“艦隊追蹤”欄目19日報道稱,該航母打擊羣上週從菲律賓海通過巴拉巴克海峽進入南海演練。“里根”號搭載美海軍陸戰隊第五艦載航空聯隊,共包括9箇中隊和分遣隊,其中包括4個攻擊戰鬥機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1個電子戰飛機中隊、1個後勤保障中隊和2個直升機中隊。護航編隊包括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第15驅逐艦中隊的驅逐艦。

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表示,目前“里根”號打擊羣編成內的艦隻較少,且離中國較遠,在那裏演習並非專門針對中國。而且中國海軍可以藉機“拿敵練兵”。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