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今年前半年和6月份存款增速较高,引发社会关注。在7月13日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释。

该负责人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的住户存款和企业的存款,规模都增加比较多,存款的利率小幅回落。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债券投资等形式,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相应的派生存款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上半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增加了实体部门的存款。

在7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提到,二季度央行储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这比上季度上升了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

对于这种居民储蓄存款意愿的边际上升、投资意愿的边际下降的现象,该负责人解释为,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我们通过央行公布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详细观察一下今年和去年我国居民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情况。

6月末,我国住户存款规模为11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0.3万亿元。其中6月份比5月份增加了2.47万亿元,6月一个月增加了24%。

我们再看非金融企业存款,6月末是74.73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2341万亿元,6月比5月增加了2.9357万亿元,6月一个月增加了几乎前半年增加量的一半。

那么这组数据跟去年比,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去年6月末,我国住户存款规模为100.0472万亿,比去年年初增加了7.448万亿元,这说明今年前半年增加的量比去年多了2.1万亿元,今年前半年居民存款增速加大。去年6月份一个月增加了2.2333万亿元,去年6月的增量也是相当大的。

去年6月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存款规模为68015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1467万亿元,去年非金融企业存款的增量仅仅为今年的不到一半,而6月份当月比5月份增加了2.4832万亿元,6月份增加的量比前半年总数还多,因为有些月份是负增加的。

由此,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今年居民存款增幅加快,那么按照央行的解释,居民存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引发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上升,那么今年和去年一样都是属于疫情期间,不过今年疫情更加严重一些,居民存款的偏好更加严重。

同时,今年居民贷款增速也比较高,去年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了4.5478万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208万亿元,今年住户贷款大幅下降,可能是今年前半年房地产需求低迷,居民贷款增速下降。如果按照贷款创造存款原理,今年的住户存款增速应该低于去年,但是今年前半年反而增速扩大,说明居民存款意愿更加强烈,今年前半年疫情更加严重,这增加了居民保守性储蓄倾向,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其次,相比去年,今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幅较大,比年初增加了5.2341万亿元,6月比5月增加了2.9357万亿元,6月一个月增加了几乎前半年增加量的一半。

相比于去年前半年,今年前半年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量增加的都较多,这是今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的基础,因为非金融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将这些资金再次存入银行,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再贷给企业,如此反复,就会产生较大存款规模,所以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量的增加对于企事业单位存款的增加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非金融企业存款中一半是今年6月份贡献的,这说明今年6月份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大大地激发了企业存款的派生,说明6月份疫情结束,对于企业的需求是一次释放。

企业的需求释放后,会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融资需求,因此贷款和债券等融资工具就会扩大,信用派生进一步扩大,然后形成派生存款的增加,从而推升M2的扩大。

这说明经济的复苏已经从企业的融资方面得到确认,可能主要是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相比去年前半年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我们进一步考察,在这次发布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份,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为2.5%,比上年同期低16个基点。央行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

下调银行的存款成本以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同时增加银行抗风险能力,这是监管今年一直追求的目标,看来这个目标已经阶段性的实现了。

但同时,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利率降了,存款还在增加,说明另一个问题也很严重,就是证券市场波动较大,金融产品的盈利几率下降,居民选择风险更低的存款,同时,居民储蓄增速过快,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居民消费倾向降低,未来刺激消费,刺激居民消费意愿,未来的空间还很大。

(华夏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