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學東

今年前半年和6月份存款增速較高,引發社會關注。在7月13日舉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央行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解釋。

該負責人認爲,今年以來,我國的住戶存款和企業的存款,規模都增加比較多,存款的利率小幅回落。一方面,金融機構通過貸款、債券投資等形式,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相應的派生存款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上半年我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增加了實體部門的存款。

在7月1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提到,二季度央行儲戶調查顯示,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3%,這比上季度上升了3.6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17.9%,比上季度下降了3.7個百分點。

對於這種居民儲蓄存款意願的邊際上升、投資意願的邊際下降的現象,該負責人解釋爲,主要是由於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局部地區有所反覆,居民對流動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時,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居民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預計隨着疫情的逐步緩解,居民的投資意願將逐步恢復,消費意願將穩步迴歸。

我們通過央行公佈的《存款類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詳細觀察一下今年和去年我國居民和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增加情況。

6月末,我國住戶存款規模爲112.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10.3萬億元。其中6月份比5月份增加了2.47萬億元,6月一個月增加了24%。

我們再看非金融企業存款,6月末是74.730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5.2341萬億元,6月比5月增加了2.9357萬億元,6月一個月增加了幾乎前半年增加量的一半。

那麼這組數據跟去年比,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去年6月末,我國住戶存款規模爲100.0472萬億,比去年年初增加了7.448萬億元,這說明今年前半年增加的量比去年多了2.1萬億元,今年前半年居民存款增速加大。去年6月份一個月增加了2.2333萬億元,去年6月的增量也是相當大的。

去年6月末,我國非金融企業存款規模爲680150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1467萬億元,去年非金融企業存款的增量僅僅爲今年的不到一半,而6月份當月比5月份增加了2.4832萬億元,6月份增加的量比前半年總數還多,因爲有些月份是負增加的。

由此,這樣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今年居民存款增幅加快,那麼按照央行的解釋,居民存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引發居民對流動性的偏好上升,那麼今年和去年一樣都是屬於疫情期間,不過今年疫情更加嚴重一些,居民存款的偏好更加嚴重。

同時,今年居民貸款增速也比較高,去年上半年住戶貸款增加了4.5478萬億元,而今年上半年住戶貸款增加2.208萬億元,今年住戶貸款大幅下降,可能是今年前半年房地產需求低迷,居民貸款增速下降。如果按照貸款創造存款原理,今年的住戶存款增速應該低於去年,但是今年前半年反而增速擴大,說明居民存款意願更加強烈,今年前半年疫情更加嚴重,這增加了居民保守性儲蓄傾向,這一點尤其值得重視。

其次,相比去年,今年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幅較大,比年初增加了5.2341萬億元,6月比5月增加了2.9357萬億元,6月一個月增加了幾乎前半年增加量的一半。

相比於去年前半年,今年前半年貸款和社會融資總量增加的都較多,這是今年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的基礎,因爲非金融企業在獲得貸款後,將這些資金再次存入銀行,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後,再貸給企業,如此反覆,就會產生較大存款規模,所以貸款和社會融資總量的增加對於企事業單位存款的增加起到了推動作用。

同時,非金融企業存款中一半是今年6月份貢獻的,這說明今年6月份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擴大大大地激發了企業存款的派生,說明6月份疫情結束,對於企業的需求是一次釋放。

企業的需求釋放後,會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有融資需求,因此貸款和債券等融資工具就會擴大,信用派生進一步擴大,然後形成派生存款的增加,從而推升M2的擴大。

這說明經濟的復甦已經從企業的融資方面得到確認,可能主要是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相比去年前半年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我們進一步考察,在這次發佈會上,央行相關負責人介紹,6月份,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爲2.5%,比上年同期低16個基點。央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別下降10個基點和20個基點,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爲4.16%,比上年同期低34個基點。

下調銀行的存款成本以降低社會融資的成本,同時增加銀行抗風險能力,這是監管今年一直追求的目標,看來這個目標已經階段性的實現了。

但同時,值得思考的是,爲什麼利率降了,存款還在增加,說明另一個問題也很嚴重,就是證券市場波動較大,金融產品的盈利幾率下降,居民選擇風險更低的存款,同時,居民儲蓄增速過快,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居民消費傾向降低,未來刺激消費,刺激居民消費意願,未來的空間還很大。

(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