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事關高鐵、高速公路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羣建設路線圖、施工圖定了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基本實現地級城市高鐵全覆蓋,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000公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穩定在3%以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佈的《關中平原城市羣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對到2025年關中平原城市羣建設目標,提出了上述要求。

目標定了

《實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關中平原城市羣各方面發展目標,具體而言:

關中平原城市羣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

空間格局持續優化,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西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米”字型高鐵網,基本實現地級城市高鐵全覆蓋,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000公里。

創新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城市間產業分工更加合理、協作效率大幅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穩定在3%以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萬元GDP用水量下降6%,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顯著提高,中歐班列(西安)貨運量穩步增長,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水平持續提升。

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明顯提高,協同治理效能和文化影響力顯著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路線圖”和“施工圖”顯現

作爲“十四五”時期關中平原城市羣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實施方案》圍繞優化城市羣空間發展格局、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產業和創新協同發展、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進公共服務開放共享,明確了6方面23項重點任務。具體而言:

在優化城市羣空間發展格局方面,《實施方案》提出,落實構建“一圈一軸三帶”總體格局的要求,依託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培育現代化都市圈,增強軸帶上節點城市承載能力,提升城市羣空間發展凝聚力。增強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力,培育發展西安都市圈。

在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協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加速構建城市羣對外運輸大通道,加快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等高鐵建設。優化城際公路網。

在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開展商事制度改革、金融體制創新、跨境專業服務等試驗示範。發揮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和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推進西安國際港務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深化國內區域合作,持續深化與長三角地區全方位合作,辦好陝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等活動,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合作、共同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對於《實施方案》,陝西省已着手佈局。西安市發展改革委日前發佈消息稱,將陝西省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和重點發展任務納入其中,並明確了相關支持推進舉措:

優化城市羣空間發展格局方面,提出全面推進西安“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建設,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提升富平—閻良、臨渭—華州、耀州、楊凌—武功—周至、乾縣—禮泉等外圍組團功能;

在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方面,提出加快西安至延安等高鐵建設,有序發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進西安地鐵三期工程實施,建設寶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等;

在推動產業和創新協同發展方面,提出以高水平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爲牽引,打造帶動城市羣發展的科技創新引擎,引導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創新飛地”“人才飛地”;

在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方面,提出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創建,加快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建設等;

在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方面,提出加快建設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推進西安國際港務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和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

據介紹,關中平原城市羣是全國“3+8”城市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城市羣是城鎮化發展的高級空間形態和地域單元,正取代城市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城市發展與所在城市羣的發展相輔相成,城市發展需深度融入所在城市羣,利用自身優勢找準定位,最大程度激發城市潛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