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據臺媒報道,7月22日上午11時,桃園市中正北路上知名藝人林志穎父子駕駛特斯拉轎車發生自撞意外,事故現場這輛特斯拉Model X瞬間起火燃燒,最終車頭部位完全燒燬。

事故一經發生,迅速引發公衆熱議,“特斯拉林志穎”、“林志穎父子車禍”、“林志穎顏面骨折”、“特斯拉客服回應”、“林志穎全家對車禍存疑”等等微博熱搜詞條熱度居高不下。

這場事故再次引發了行業內外對於特斯拉,乃至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安全問題的討論。爲何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頻頻出現事故新聞?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究竟應該誰來買單?答案值得深究。

林志穎事故原因存疑,特斯拉安全問題聲名狼藉

據公開的路口監控畫面資料顯示,藝人林志穎駕駛白色特斯拉Model X在桃園市正北路上正常行駛,路面情況良好,駕駛速度正常,在中間車道行駛十秒左右後,車頭開始因不明原因向右偏離,隨後正面撞上了匝道分隔島。車輛起火燃燒,損毀嚴重。

衆多網友在觀看事故現場資料後,紛紛質疑道連專業賽車手都出車禍了,“估計是特斯拉的鍋”。林志穎家人也對車禍起因充滿疑惑,在採訪中表示“明明車速沒有很快,到底爲什麼”。

對於林志穎車禍事件特斯拉方面緊急回應:“暫時不能確認起火原因”。在新浪記者再次致電特斯拉公關時,對方以不方便接電話爲由掛斷。顯然沿用了特斯拉在處理安全事件時一貫的含糊逃避做法。

在衆多業內人士針對事故中的兩個明顯疑點展開了分析。一方面,車猜測輛因不明原因向右偏離與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車頭在撞擊匝道分隔島後快速自燃問題與特斯拉電池直接相關。

特斯拉一直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作爲車輛主要賣點,目前特斯拉車型均配備了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能夠幫助駕駛員在主動監控情況下根據路面車輛與行人狀況自動輔助實施轉向、加速和制動。林志穎事故監控中可見現場路面整潔,天氣晴朗,爲何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沒有正常進行制動輔助是本次事故的疑點之一。

事實上,特斯拉涉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失靈的碰撞事故已經時有發生,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佈報告顯示,近一年來特斯拉在美國報告了273起相關事故,也有網友在“TESLA Taiwan Model 3 特斯拉臺灣M3車主羣”留言稱林志穎事故與早前加州開啓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後分心撞車的事故一模一樣。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並不成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需要人來介入,使用中存在諸多限制。

科技公司Waymo曾表示“當車輛退出自動駕駛模式,提醒駕駛員接管車輛時,他們很難接管汽車,因爲他們已經失去了情景感知能力,需要人類介入的自動駕駛就是謀財害命”。車主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過分相信會進一步加大車禍事故發生的概率。

另外,事故中車輛碰撞後快速自燃現象,也是特斯拉一直存在的安全問題。就在林志穎事故前一天,杭州也發生了一起特斯拉Model 3撞車後再次碰撞中央綠化帶後燃燒起火的事故。早前特斯拉蘇州的官方鈑噴中心也發生了待維修事故車輛電池自燃問題。

儘管目前林志穎車禍事故原因還存在衆多疑問,尚未給出官方結論,但無論結果如何,特斯拉的安全問題都被再次擺出了檯面。此次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到底有沒有出現問題還未可知,但特斯拉“剎車失靈”、“自燃”等安全事故的頻頻出現,以及遲遲不予回應處理的態度都不免令消費者寒心。

作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先品牌,特斯拉仍然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此次引發熱議的林志穎事件再次敲響了特斯拉安全問題警鐘。但願特斯拉能夠對安全問題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要讓消費者成爲下一個“林志穎”。

特斯拉事件背後,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亟待解決

“又是特斯拉?”雖然林志穎車禍事件只讓特斯拉被擺在了公衆面前審判,但事故背後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安全問題大範圍的討論。無論是特斯拉、比亞迪,還是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汽車品牌都難逃質疑。

除了特斯拉,其他的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也的確事故不斷。例如,今年7月河南漯河某醫院門口一輛蔚來汽車失控,將多名行人撞倒,致1死5傷,車輛受損嚴重。今年4月,小鵬前員工陳先生駕駛小鵬汽車先後發生兩次全車斷電的情況,其中一次發生在高速公路,險些遭遇追尾。去年11月23日,一輛懸掛北京牌照的比亞迪品牌車型在北京中關村壹號地下車庫發生“爆炸起火”,白色電動車車身及周邊停車庫地面燒得漆黑一片。去年8月廣東省肇慶市一輛行駛中的理想ONE發生意外事故,導致車輛起火等等。

從過去的小鵬、比亞迪、理想等品牌事故和林志穎特斯拉事故經驗來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安全隱患之一就是充電和行駛過程中的自燃燒車問題。《2021電動汽車安全年度報告》顯示,從網絡媒體報告數據統計結果來看,近年來電動汽車燒車事故越發嚴重,2021年全年被媒體報道的燒車事故共276起,相比2020年增長了123%,事故率增長30%。

新能源汽車自燃起火的主要原因在於汽車採用的電池技術。起火的主要原因在於電池儲能技術發生碰撞後起火的安全隱患相對於傳統燃油車比較高。例如汽車碰撞引起電池組變形位移或電池隔膜撕裂而發生短路、易燃電解質泄漏、充電過程功率過大電池組過溫等原因都會引起自燃發生。

除了電池本身以外,其他保障動力電池正常工作的電池管理系統監控與預警功能、快充慢充相關問題等系統一旦出現任何隨機故障,也會產生新能源汽車的故障甚至起火自燃的安全事故。

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相關技術存在安全隱患也是一直在困擾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問題。但遺憾的是,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都一致地選擇了向消費者模糊隱瞞這些安全問題,進一步造成了消費者安全意識被淡化,形成了惡向循環。

新能源汽車的第二個安全隱患來源在於和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電子電氣網絡更加複雜,汽車電子電器零部件的應用數量多,並且行業發展經驗少,導致安全風險點增多。

隨着新能源電子電氣網絡的複雜,汽車的電磁兼容CAN通訊協議、高低電壓隔離等問題也會越來越複雜,帶來了電氣安全問題,例如特斯拉曾因爲軟件通信錯誤可能導致意外啓動緊急制動系統,召回美國市場一萬兩千萬輛汽車。

同時,不同於傳統汽車基於幾十年經驗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問世時間更短,缺少完善的安全設計與控制標準,在設計汽車安全輔助系統時可學習樣本不足,設計效果差。換句話說,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還處於需要不斷更新迭代的階段中,是一種階段性技術,未來能否成爲安全穩定的代步工具還需要更多地實踐驗證。

在將汽車作爲代步工具的今天,安全無疑是消費者關注的首要問題,新能源汽車行業也不例外。有行業專家表示,未來安全將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的主戰場,也是品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總之,當前的新能源汽車仍然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無論未來技術發展如何,消費者都應當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隱患提起重視,慎重對待新能源汽車駕駛問題。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應該給予消費者知情的權利來換取消費者的信任和包容。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纔是整個行業走向欣欣向榮的必由之路。

結語

“林志穎”事件的不斷髮酵之下,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受到了廣泛關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早已一片紅海,無論是傳統車企、外資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而當下,安全問題成爲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密碼,特斯拉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質疑,如何在愈發嚴格的公衆關注中重塑品牌形象是特斯拉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難題。

無論如何,特斯拉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仍然佔據着領先地位,具備一定的用戶認可度,但願特斯拉在事故之後能夠給出一個令公衆信服的說法,並對品牌汽車的安全問題投入更大的精力,早日讓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不再談“特”色變。也希望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能夠持續關注自身產品安全隱患問題,讓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向好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