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電視臺網站7月21日文章,原題:生活成本,首爾送餐司機的“血汗”  油價上升,工資標準卻沒提高,一名韓國司機、勞工權益領袖着力應對日益不穩定的生活。

能拿回家的錢越來越少

每個工作日早晨,樸正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箱箱瓶裝水從冰櫃裏拖出來,送到首爾各處設置的冷藏箱,讓送餐的同伴停下來時能喝杯冷飲。

冰鎮水可以讓人暫時涼爽,但配送員們還要對付比炎熱更兇猛的對手:在俄烏衝突的早期階段,汽油價格攀升至每升1904韓元(約合1.40美元);7月初汽油價格升至2117韓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628韓元。

司機每次送餐都有報酬,從2500韓元到7000韓元不等。報酬由算法決定,具體的考慮因素則有距離、時間和天氣等。如遇暴雨、交通堵塞等特殊情況,司機可以賺取更多的錢。然而,送餐公司並沒有提高工資標準以抵消油價上漲的影響。

樸正勳表示,隨着油價攀升,司機能拿回家的錢越來越少。他現在害怕給摩托車加油,“加油站的服務員問我想加多少升時,我的嘴在顫抖。加完油後,看到有幾滴汽油掉在地上,感覺那不只是汽油,還是我的血、汗和眼淚。”

公共安全問題

樸正勳強調,對送餐員來說,油價上漲和生活成本的普遍增加不僅是個人財務問題,更是公共安全問題。

油價上漲意味着司機要爲同樣的錢做更多的工作,這導致送餐員不得不趕時間。由於送餐是按接單量計費的,許多送餐員會開得更快,以便在一天中擠出更多送貨量。爲了節省時間和金錢,一些人會選擇喫快餐,不能坐下來好好喫一頓。有些人則減少液體的攝入量,以避免因上廁所而浪費時間。

這些因素使得在城市裏開車更加危險。樸正勳說:“街道變成了一個戰場。”除了送餐,樸正勳還管理騎手聯盟。這是一個由大約1000名送餐員組成的協會,其中有兼職送餐的學生或企業主,也有全職工作的人。

近年來,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推動了韓國食品配送市場的爆炸性增長。據韓國政府數據,2021年該市場規模爲25.6萬億韓元,高於前一年的17.3萬億韓元和2019年的9.7萬億韓元。

生活成本危機

能源價格上漲是韓國生活成本危機廣泛蔓延的一部分。通貨膨脹在6月份創下了24年新高,食品和住房價格的上漲超出了許多家庭的預算。

生活成本危機讓人意識到,韓國社會需要勞動力來運轉。前不久,韓國卡車司機舉行了全國性的罷工,抗議油價上漲。與送餐員一樣,卡車司機按送貨量收取報酬,他們的收入容易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罷工導致商店貨架上的貨物短缺,直接影響韓國國內一些大公司。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裏,罷工給一些公司造成了12億美元的損失。

目前,樸正勳沒有計劃進行罷工,他不喜歡對抗性的策略。但他在試圖組織食品配送員時遭遇了難題:許多配送員爲不止一家公司工作,因此往往忙於自己的事。他們用智能手機尋找下一份工作,很少與他人交流,因此,樸正勳的第一個任務往往是說服他們:他們有共同的利益。他說:“這是一個勸說和教育的問題。很多平臺的外賣員沒有時間去了解自己的權利,以及如何改進這些權利。”例如,今年1月起,送餐員開始有資格獲得韓國國家就業保險,但樸正勳說一些人仍然不知道他們有權獲得這種支持。

樸正勳希望這個酷熱的夏季快點結束,屆時至少他不用早起送冰水了。然而,他知道,一旦夏天過去,過不了多久,冬天就會帶來寒冷的風和冰滑的街道。在夏天,他害怕接到壽司訂單;在冬天,如果食物到達時是冷的,他就必須準備好接受顧客的投訴。(作者史蒂文·博羅維茨,陳俊安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