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千,副業1萬!畢業五年後我買下一套房。”

“拒絕躺平!下班後副業讓我收入3萬!”

“失業後才知道,人不能沒有副業!”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視線轉移至副業上,力求“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主業之外,也要找到一份工作的Plan B。

如果說從前的“斜槓青年”追求的是工作與愛好的平衡,那麼現在的“副業青年”更多是爲了追求經濟的安全感。

智聯招聘發佈的《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顯示,疫情期間,32.5%的受訪白領表示有從事過靈活就業或兼職,其中,77.3%主要是爲了增加一份收入。

但不是每一份副業都能一帆風順。有的副業可能做了幾個月,仍顆粒無收。有的副業甚至會將本金賠進去。

我們整理了豆瓣小組“副業失敗的一天”中的139條經歷分享帖。究竟什麼副業最經常踩雷?又爲什麼會失敗?

性價比太低:辛辛苦苦寫了10000字,才賺5塊錢

在這些經歷中,

最經常提到的失敗原因是副業“性價比太低”,有45名分享者都因此選擇放棄。

千千(化名)是一名互聯網運營,去年曾嘗試晚上8點下班後,在某二手交易平臺接單做海報設計。

很快,一個人聯繫到了她,需要做一個招生宣傳海報。千千最開始報價200元,被對方最後壓到50元。

“價格低不是重點,重點是他一直要修改。我幾乎是重做了5次,爲此熬了3個通宵,臉上還爆了兩個痘痘。最後才賺個50塊。”千千說起來還忍不住生氣。“這都不夠我買瓶祛痘水。”

那最經常失敗的副業是什麼呢?139條帖子中,有33名分享者嘗試了自媒體。他們當中有的選擇做美食博主、美妝博主,有的選擇做直播主播。

而讓他們最終選擇終止的原因,大多是一直無收益或者工作一直沒有起色。

想搞錢,結果反而賠了8萬元

副業沒有起色,可能也算不賺不虧。但還有一些分享者,本想通過“副業”搞錢,沒想到最後反而賠了不少。

豆瓣網友@ani 在抖音賣海水珍珠,銷量一直不高,退貨率約50%,最後經營不善,虧損8萬元。

豆瓣網友@種桃的小仙女 和自己丈夫經人遊說,入股了一家合作草莓供銷社,投資草莓大棚。結果這批投資的草莓產量很低,品質也不好,最終銷售額甚至比不上買草莓苗的錢。最終夫妻倆選擇不再繼續投資,割肉退出,淨虧損7萬元。

在我們整理的24條明確提到虧損金額的帖子中,

開網店/做代理、理財投資,是高額虧損的頻發地。

實際上,副業也是一種投資,投進去的除了精力和時間,還可能包括金錢。而投資就會有風險,入局應做好風險收益評估。

所以再看到副業成功分享帖時,要保持警惕。尤其是一些廣告帖會打着分享賺錢副業的旗號,實則爲了賣課、引流,對此還需謹慎,不然最後可能錢沒搞成,反而成了被割的韭菜。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