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玉林看來,高端產能終歸還是會留在國內,未來的國際競爭是科技型人才的競爭,而非低端勞動力的競爭。

雖然夏天本就是紡織服裝行業的淡季,但從去年訂單火爆、“一廠難求”到今年的反轉,國內紡織服裝行業也正在經歷近年來的“淡季”。

作爲全球紡織行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面料之都”江蘇吳江的盛澤鎮近年來打出了包含科技、環保、設計元素在內的“時尚”牌,試圖用更高的附加值來應對訂單轉移的挑戰,讓淡季不淡。

同時,從“紡織重鎮”邁向“時尚之都”,盛澤紡織企業的轉型更是國內紡織產業鏈升級的縮影。

市場反彈但挑戰仍在

在7月27日開幕的2022盛澤時裝週上,蘇州漢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玉林告訴第一財經,雖然今年整體的大趨勢並不樂觀,但部分細分品類仍然能保有優勢。對於漢塔紡織而言,今年上半年的訂單同比去年略微增長,並沒有受到訂單轉移的明顯影響,原因之一是企業從幾年前開始加大研發投入,通過科技創新向低碳化和高端化轉型,開發出可降解材料的同時,也在戶外和防寒等功能性上不斷提升。

外銷市場佔比達60%的漢塔紡織,主要爲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大品牌提供面料。在陳玉林看來,高端產能終歸還是會留在國內,未來的國際競爭是科技型人才的競爭,而非低端勞動力的競爭。

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監測和發佈平臺綢都網副總經理沈劍表示,紡織行業從5~6月開始出現回溫,一方面是前期訂單積壓,另一方面海外疫情防控放開後全球市場需求集中爆發。即使存在成品訂單轉移東南亞的情況,行業也較3~5月有所反彈。

他認爲,和去年因訂單迴流而導致的訂單火爆、“一廠難求”相比,今年的訂單不多,但利潤會比去年更好。

但中小紡織企業當下面臨的挑戰仍然嚴峻——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是面料企業普遍揹負的“大山”。

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監測顯示,受國際油價走跌及傳統淡季的影響,2022年6月份盛澤市場月度景氣指數有所下降,爲92.97點,環比上個月下跌了0.30點,跌幅爲0.32%。

從同比數據來看,今年的市場行情與去年相比互有漲跌。其中市場總體判斷、銷售總量、產品訂貨、產品庫存、流動資金週轉、企業融資、貨款拖欠、顧客人氣、產品創新、資源供應、貨物發運等指標下跌。

綜合來看,6月整體市場行情下降,訂單數量減少。而7月將延續淡季,且有進一步走淡的可能。國際油價也在不斷走跌,成本面鬆動,聚酯原料再次下滑。市場缺乏熱銷面料提振,疊加外貿訂單受訂單迴流東南亞帶來的衝擊,高成本低需求下,預計7月絲綢化纖指數將再次下降。

轉型下韌性顯現

雖然挑戰猶存,但通過轉型提升附加值,讓陳玉林他們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大環境下,仍保持着利潤率微增的態勢。

蘇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對第一財經表示,近年來,通過把更多新材料、新工藝融入絲綢中,這一原本先天擁有光澤和觸感特性的面料變得更加爲消費者所接受,也成爲上久楷外貿與內銷兩條腿走路的動力。和疫情前外貿佔了更大比重不同,如今上久楷的內銷規模已超過外貿。

根據吳建華的觀察,雖然東南亞最近也開始發展絲綢產業,但技術和工藝還比不上國內的多數企業。這是他們得以留住外貿訂單,同時加大內銷市場開拓的優勢所在。

吳建華提出,上半年受國內疫情影響,市場與供應鏈的確受到一定的衝擊。但近期已經恢復,今年下半年他們將在研發上持續投入,並利用機會加大品牌推廣,爭取彌補上半年的損失。

對於工人嚴重短缺的問題,吳建華他們正在考慮把產能轉移到西部地區,而核心的技術研發和設計環節仍然留在盛澤。

主打戶外運動產品的江蘇羅曼羅蘭集團戶外新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江南也告訴第一財經,公司的出口比例高達90%。從2020年開始,在銷售額平穩的狀態下,公司每年的訂單利潤都以超過40%的速度增長,而今年的銷售預計增長20%,利潤則將增長50%。原因就是他們把普通的產品變成了再生產品,又把再生產品做成海洋再生產品、可降解面料以及生物基面料,附加值不斷提高。

沈劍告訴第一財經,今年的確有不少訂單流向了東南亞,作爲“面料之都”,盛澤面料及纖維紗線等出口東南亞的數量也明顯增長,不過“東南亞在中高端的產能上仍然無法與我們競爭,這波轉移對低端產能的衝擊更大”,整體訂單轉移在預料之中,也在可控範圍。

目前,盛澤年產各類紡織服裝面料230多億米,佔全國長絲織物的45.3%,年產化纖絲500萬噸,佔全國的七分之一,是我國絲綢紡織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盛澤鎮完成工業總產值406.33億元,同比增長4.19%,其中規上工業產值296.62億元,同比增長1.75%。1~6月,完成化纖產業產值134.67億元,同比增長1.59%;織造產業產值103.55億元,同比增長1.53%;印染後整理產值35.12億元,同比增長8.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