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閻俏如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眼科醫療形成了板塊效應,多隻個股出現較大漲幅。

明月鏡片(301101.SZ)在過去一週呈現了較大波動,7月25日跌幅達11.26%,7月26日漲8.92%。而在此之前,其股價已經由4月最低的28.21元/股漲至最高58.76元/股。市場普遍認爲,股價波動源自其近視防控產品——離焦鏡。

7月22日,明月鏡片在發佈會上披露了公司離焦鏡產品的3個月臨牀結果,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眼軸差異爲0.03mm,屈光度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被投資者認爲不及預期。同時,離焦鏡這一領域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實際上,離焦鏡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並在臨牀上取得了較好的近視防控效果反饋,逐漸成爲近視防控產品的主流趨勢。在外資品牌獨佔市場已久的情況下,國產品牌正逐漸發力趕超。

對於近視防控產品未來發展趨勢,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視光中心主任範春雷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同的近視防控產品有各自優缺點,在整個行業中是相互補充的關係,不同患者要根據各自情況選擇更適合的產品。離焦鏡可能在未成年人近視防控領域是一個主流方向,但對於成年人、老年人或其他不適合配戴離焦鏡的人羣,傳統防控產品更具備優勢。

滲透率逐漸提高

範春雷介紹,目前最基礎的近視防控產品主要是框架眼鏡,其又分爲多種功能性眼鏡,如離焦鏡、防藍光眼鏡等。

第二大類是角膜接觸鏡,就是人們常說的隱形眼鏡,分爲硬鏡和軟鏡。最常用於近視防控的是角膜塑形鏡,也就是俗稱的OK鏡,它的優點是可以晚上睡覺時戴,白天摘掉後就可以看清楚。此外還有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俗稱RGP,在白天戴,適用於近視度數較高或散光度數較高的人羣。除了硬鏡,還有一種角膜接觸鏡產品是離焦軟鏡,目前在國內市場上使用率仍較低。

藥品方面,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從目前的臨牀反饋數據來看,控制眼軸增長的效果比較好。不過這一藥品臨牀應用時間不長,作用機理和副作用還不明確,所以並不被作爲一線用藥。

對於當前熱門的離焦鏡產品的原理,範春雷介紹,傳統近視鏡片整體是同一屈光度,但是人的視網膜是一個弧形,越向視網膜的周邊弧度越大。也就是說,傳統近視鏡片的屈光成像後,雖然中央區域的物像能夠恰好呈現在黃斑區,但周邊的物像聚焦在了視網膜後側,形成了遠視離焦,這樣一來間接刺激了視網膜的眼軸拉長,導致近視度數的增長。

離焦鏡的原理就是通過特殊的光學設計,矯正視網膜周邊的遠視離焦,使周邊成像也聚焦在視網膜上或前側,控制近視度數的增長。離焦鏡目前已經形成多種技術,如成長樂、雅歌鏡片是在鏡片從中央到周邊不同的離焦區,做了不同的離焦環;新樂學、星趣控是在鏡片周邊做了多個小凸鏡,增加周邊的離焦量等。

目前選擇配戴離焦鏡的人羣以患有近視眼的未成年人爲主,選擇離焦鏡的人也正逐漸增加。不過,離焦鏡不適合有明顯斜視,特別是外斜、眼位不正幅度比較大的孩子。在驗配離焦鏡之前,醫生、驗光師、配鏡員會給孩子做一個詳細的檢查來判斷是否適合配戴。

成人則不必配戴離焦鏡,因爲成人的眼球發育已經進入平穩期,一般近視度數不會再增長。

目前,離焦鏡進入市場已經有一段時間,技術也在逐漸升級迭代。通過配戴過離焦鏡的孩子家長反饋、複查情況以及臨牀醫學的數據統計分析,離焦鏡控制近視度數增長的效果是遠遠好於傳統近視眼鏡的。

同時,範春雷指出,近視防控的重點還是在家庭,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當前,學校層面的防控手段已經多樣化,但力度還不夠。爲此,愛爾眼科也提出“5P近視防控模式”,提倡多維度進行近視防控。“雖然我們無法把近視完全治癒或讓度數回退,但控制近視度數的增長我們能夠做到。”範春雷說道。

醫院、零售雙渠道

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2.7%。東吳證券研報測算,估計2021年離焦鏡的銷售量約爲500萬副,對應鏡片廠商出廠規模約爲35億元,終端零售市場規模約爲100億元。滲透率僅約4.5%,到2025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360億元,年銷量約1600萬副。

範春雷介紹,由於離焦鏡是當前近視鏡片產品的主流趨勢,所以國內外各大鏡片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離焦鏡產品。目前,國內市場上仍以進口產品爲主,同時國產品牌也呈現了較快的追趕趨勢。價格方面,受到不同折射率、膜層等區別影響,即使同一品牌產品的價格也會不同。價格較低的大約在1000元,高的會達到四五千元甚至更高。

德國蔡司在2010年最早推出了離焦鏡產品成長樂。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離焦鏡市場已經形成了德國蔡司、日本豪雅、法國依視路領先的格局,終端銷售價格較高,一般在3000~4000元。

橫向對比,各品牌產品差異主要體現在材質和折射率。銷售渠道方面,東吳證券研報分析,豪雅在醫院渠道相對有優勢,依視路和蔡司在零售渠道佈局較深,營銷體系較爲完善。從渠道數量來看,全國眼鏡店約在10多萬家的量級,而眼科醫院和診所合計在1000多家。 大品牌基本佔據了近視防控眼鏡中高價位檔的絕大部分市場,出廠金額均達到了數億元的規模。

針對在不同銷售渠道如何能夠科學、安全驗配合適的離焦鏡,範春雷介紹,在眼科醫院渠道,醫生和驗光師、配鏡員是一個合作密切的團隊,他們對孩子配鏡會有明確的分工。如愛爾眼科採用的是“大視光”模式,患者先在眼科醫生處就診,之後驗光師、配鏡員根據醫生的處方,點好瞳高、做好瞳距等,之後就能夠給患者驗配一副合適的離焦鏡。這種情況下,他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

而對於一些小型眼鏡店,如果服務人員對孩子的屈光度、眼位及眼鏡的整體情況瞭解不夠,家長一定要徵求眼科醫生的建議。

實際上,現在各大鏡片廠商已經通過網絡教學、進入醫院和視光中心培訓等方式,使醫生、驗光師和配鏡員對離焦鏡驗配的重點和注意事項更好掌握,目前整個行業對離焦鏡驗配的水平也正在逐漸提升。

國產入局

近幾年,國產品牌也在離焦鏡這一熱門領域加速追趕。明月鏡片、萬新光學等國產傳統鏡片廠商從2020年開始陸續佈局,並且具備較強的渠道優勢,定價在1000~3000元。此外,其他近視防控類產品如OK鏡等企業也開始切入這一賽道,在醫院渠道的佈局發揮了優勢。

明月鏡片在2021年推出輕鬆控、輕鬆控Pro兩代產品,分別採用周邊離焦及多點漸進離焦技術,其中輕鬆控Pro折射率1.67高於外資品牌,價格比外資品牌二代鏡低1000元左右,目前已共推出8款產品。

對於剛剛披露的3個月臨牀結果,在7月25日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明月鏡片方面解讀稱,延緩眼軸增長方面,配戴多點正向鏡片的離焦組眼軸長度增加0.06mm,比配戴普通單光鏡的少增長0.03mm,“具有較好的統計學意義”;對屈光度上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原因,其認爲可能系臨牀上測量屈光度是以0.25D爲標準,受限於3個月的臨牀實驗週期相對較短,其間變化小,觀測難。

愛博醫療(688050.SH)方面針對其普諾瞳離焦鏡披露的則爲6個月臨牀預試驗數據。數據顯示,延緩屈光度進展約67.57%、延緩眼軸長度增長約68.75%,防控效率優於外資品牌,且控制眼軸生長方面不輸於角膜塑形鏡。

相比之下,入局較早的三大進口品牌均已經完成了臨牀試驗,近視有效控制率超過50%。市場仍在期待國產品牌進一步的臨牀試驗結果。

範春雷介紹,愛爾眼科是國內較早引進離焦鏡產品的眼科醫院,而且離焦鏡和離焦軟鏡產品已經成爲了愛爾眼科近視防控產品重要的支撐部分。價格方面,愛爾眼科的視光產業部根據國家標準進行統一定價。目前,患者對離焦鏡產品的口碑普遍較好。

此外,離焦軟鏡成爲企業競爭的另一賽道。愛博醫療、昊海生科(688366.SH)等均表示通過自研或經銷的方式進行佈局

東吳證券研報認爲,消費升級邏輯下,離焦鏡或主要替代傳統框架眼鏡市場。目前,OK鏡一副售價約爲1萬元左右,相較於OK鏡,離焦鏡到手價消費者接受度更高,父母比較容易接受“給孩子配一副更好的眼鏡”的邏輯,是對於傳統框架眼鏡市場的替代。

範春雷介紹,在臨牀上,醫生一般不會主動建議家長是否配戴離焦鏡。如果已經確認了孩子是真性近視,醫生更重視找到孩子近視的原因,如不良用眼習慣,同時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加強眼睛的功能,而產品相對是次要的。如果家長主動諮詢離焦鏡和普通眼鏡的區別,醫生會介紹離焦鏡相對傳統眼鏡的優點,但不會誇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