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2年7月28日,韓國首爾,韓國總統尹錫悅(右)在青瓦臺與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左)舉行首腦會談後,發表了共同聲明。 視覺中國 圖

7月28日,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以對韓國的訪問結束了其爲期三天的東亞三國訪問之旅。印尼媒體強調,佐科此次對中、日、韓三國的訪問爲印尼國內帶來了至少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7億元)的投資承諾和商業訂單。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7月30日報道,佐科此次東亞訪問雖然僅爲期三天,但目標明確、成果頗豐:一方面,作爲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印尼要爭取同樣是G20成員國的中、日、韓對G20峯會的支持,避免G20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目標被俄烏衝突“劫持”;另一方面,佐科要展現出印尼在大國競爭中的中立姿態,既要保證印尼作爲東盟大國不對中國造成傷害,又不冷落美、日、韓等合作伙伴。

《海峽時報》刊文指出,外界對強調中立地位的印尼施加了“選邊站”的壓力,印尼則以佐科到訪各國時發出的強調貿易和投資的聲明作出回應。

“佐科的任期被賦予了許多的期待和投入,但他當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印尼資深記者、東帝汶問題專家、《雅加達郵報》專欄作者桑多索(Aboeprijadi Santoso)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佐科如今越來越受歡迎,但這是他的最後一個任期,他肯定想要做些什麼,確保自己留下政治遺產。”

探索登上國際舞臺?

“有一種看法認爲,佐科過度傾向於關注國內事務,但(這次訪問)證明他正在探索一條新的途徑和關注國際層面的利益。”總部設在雅加達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關係部主任莉娜·亞歷山大(Lina Alexandra)向《雅加達郵報》分析道。

在7月26日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兩國元首會晤聯合新聞聲明》中提到,中印尼兩國元首認爲,中印尼關係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深遠全球影響,同意確立共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大方向,打造發展中大國互利共贏的典範、共同發展的樣板、南南合作的先鋒。聲明也提到了發展中大國責任擔當、弘揚開放的區域主義、強化多邊主義、提供東方智慧等關鍵詞。

佐科的許多政治議程有着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的影子。蘇加諾擔任總統時期,印尼於1955年舉辦了促進亞非國家合作、擺脫殖民主義的“萬隆會議”;2015年,在佐科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印尼萬隆舉辦了紀念“萬隆會議”召開60週年活動,衆多發展中國家領導人蔘加了這次活動。蘇加諾執政期間,還曾於1957年提出要遷都至中加里曼丹省的計劃。佐科執政期間,倡導南南合作,讓經濟發展更“獨立自主”,還提出將印尼政治首都從爪哇島遷移到馬來羣島(Malay Archipelago)的地理中心位置,這都讓人想到蘇加諾時期的印尼。

儘管如此,印尼仍積極開展和日本、韓國等國的國防合作;印尼也積極參與了美國主導、日韓共同參與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月27日表示,日本會繼續開展向印尼出口巡邏艇的合作,重申了兩國已簽署的海上安全領域合作備忘錄。今年8月,日本自衛隊將參與在印尼舉行的嘉魯達之盾(Garuda Shield)多邊聯合演習。這本是美國、印尼的年度演習,但其於今年大幅度擴大了規模和範圍。

另據韓聯社報道,印尼、韓國首腦同意積極推進雙邊國防和國防產業合作。韓國總統尹錫悅祝賀兩國共同研發的新型戰機KF-21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稱今後將基於韓方“卓越的軍工技術和生產能力”積極推進兩國在軍工產業開展更多合作。

“印尼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態度是連貫的,美國主導的經濟合作他們可以參與,但他們不會完全接受美國提供的框架,比如會拒絕‘排除中國參與’等關鍵訴求。印尼是理性務實的,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中印尼外交關係的發展並不會遭受更大的外交壓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駱永昆對澎湃新聞表示。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青年副研究員賀嘉潔對澎湃新聞說:“印尼明白,IPEF從戰略意義上來說是爲了削弱中國在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個工具。因此,在‘印太經濟框架’啓動會上,印尼貿易部長一再強調IPEF應該具有包容性,向所有印太地區的國家開放,不能成爲任何國家的工具,而應該與其他的區域框架,特別是《東盟的印太展望》互爲補充,後者的核心恰恰是包容和開放。事實上,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國家的加入也確保了IPEF不會成爲一個封閉的小集團。”

國內問題仍是重點

印尼高調的外交活動背後是其國內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如佐科今年6月以亞洲領導人身份在烏克蘭、俄羅斯間開展穿梭外交的背後,是俄烏局勢今年2月升級引發的糧食危機,這對印尼等發展中國家民衆生活水平和社會秩序的影響尤其巨大。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烏克蘭也是印尼最大的小麥供應國之一。曾有報道指出,俄烏衝突甚至對印尼國民食品“營多方便麪”(Indomie)的生產造成了影響。印尼食用油價格一度大幅上漲,還引起該國民衆抗議。

2019年,佐科開啓第二任期後,提出了優化國內“人力資源”、進一步吸引國際投資、推進經濟制度改革等政策目標。同年,佐科還提出了遷都設想,以應對首都雅加達人口密度過大、缺乏合理規劃、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嚴重、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等問題。

新冠疫情、俄烏衝突、全球經濟復甦停滯等因素持續地衝擊着印尼國內社會,更對許多佐科於任內提出的大規模項目造成衝擊。具體而言,遷都計劃便受到了重重挑戰:受新冠疫情影響,遷都法案遲遲未獲通過,今年1月18日,印尼國會才通過《國家首都法草案》,爲遷都計劃提供約爲320億美元的預算,並將位於加里曼丹島的新首都命名爲努桑塔拉(Nusantara,印尼語中的“羣島”)。今年3月,曾提議向印尼新首都計劃提供300億至400億美元投資的日本軟銀集團卻決定不再參與對遷都計劃的投資。

中國、日本、韓國的政府和企業都表達了幫助印尼建設新首都的意願。新華社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6日表示,中方願積極參與建設印尼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工業園,擴大發展融資合作,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7日報道,當日到訪日本的佐科表示,印尼希望日本在包括新首都建設計劃在內的多個領域提供知識和技術的支持。據韓聯社7月28日報道,佐科訪問韓國後,印韓兩國表示,將就印尼新首都建設項目開展合作。但《日本經濟新聞》也刊文指出,日本政府方面對幫助印尼建設新首都似乎熱情不大,首相岸田文雄並未在媒體公告中提到有關項目。

遷都計劃可否如願?

努桑塔拉遷都計劃或最快於2024年開始實施,但那也是佐科最後一個任期結束的年份。眼下,遷都計劃的資金來源、項目推進的穩定性、政治環境的支持程度等種種問題引起了印尼國內外的質疑聲音。

賀嘉潔對澎湃新聞分析遷都計劃所面臨的難關時說:“首要難題是325億美元預算的資金來源。在遷都方案正式出臺前,2019年印尼政府曾經承諾只有19%的遷都花費會來自政府預算,但後來受疫情影響,國際融資的方案並未落實。因此,今年印尼政府曾經在其網站上公佈,遷都資金60%將來自於政府預算,40%來自私營部門的融資。但是目前輿論普遍擔心這一方案會加劇政府的債務負擔。”

佐科此次訪問東亞背後正是意欲解決遷都計劃對資金、技術和經驗的強烈需求。桑多索指出,佐科政府在遷都計劃上迫切需要更多來自國外的投資,佐科早前訪問阿聯酋迪拜也是爲了同樣的目的。

“根據印尼政府的計劃,新首都必須在2024年10月之前準備就緒,要建立起府邸、政府部門、相應的基礎設施。當年的總統大選可能在6月、7月舉行。因此,佐科仍然有可能在其任期結束前主持新首都努桑塔拉的揭幕儀式,只不過首都功能可能會在總統權力交接後才全面啓動。”桑多索說。

駱永昆認爲,新首都努桑塔拉的基礎設施建設若要到位,還需要比較大的工程量,但在中、日、韓的資本幫助下,2024年之前建立起一個城市的難度不大。“等到後期,比如所謂‘智慧城市’的建設,才比較複雜。”駱永昆對澎湃新聞說,“在東亞國家中,韓國表態支持力度最大,提供資本、人才和經驗。”

賀嘉潔分析說,除了上述因素外,印尼社會也擔心遷都計劃帶來的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可能會產生腐敗問題,加里曼丹島的當地人則擔心新首都的建設會對當地環境和原住民生活帶來影響,在雅萬高鐵項目推進過程中就曾出現的“中國威脅論 ”也有一定的輿論市場。

“無論如何,佐科政府已推出遷都的分階段執行計劃,預計到2025年新首都附近人口將從目前的10萬增長到70萬,要在2045年前完成新首都建設。遷都也是爲了確保佐科政府任期屆滿後遷都計劃依然可順利執行。既然印尼政府在新首都的前期建設中已有巨大投入,同時新首都又初具規模,故後續的政府將不得不繼續推動遷都計劃的執行。”賀嘉潔總結說。

走上新能源賽道?

除了基礎設施這一傳統領域外,佐科此行與東亞國家政府和企業間的合作計劃還多次提到了能源開發、技術升級等新領域。比如,岸田文雄表示,日方歡迎日本公司開始在能源、汽車工業、食品安全以及初創企業的形成和發展等領域對印尼進行大量投資。佐科則強調,日方可以爲資源商品的下游產業、電動汽車等領域提供科技支持。

另據韓聯社7月28日報道,尹錫悅28日和佐科會談時說,印尼擁有豐富的鎳礦資源,這也是韓國高新產業的重要原材料。雙方商定加強包括穩定供應核心礦產資源在內的各項經濟安全合作,並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高新產業領域共同構建戰略聯盟。

新華社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6日與佐科會見時指出,中方願同印尼方充分發揮資源和產業領域互補優勢,推進雅萬高鐵建設和製造業合作,深化貿易投資、能礦、農業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強本幣互換合作。

“印尼想要爭取東亞國家對其水電項目、綠色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吸引東亞的企業參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印尼政府分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經驗。”賀嘉潔說。

印尼近年來在資源開發領域動作頻頻。印尼堪稱自然資源稟賦,尤以鎳等稀有金屬最爲豐富。去年,佐科就表態說,印尼計劃禁止所有原材料商品的出口,以吸引對資源商品加工的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印尼早已禁止出口鎳、錫和銅等未加工礦石,以此鼓勵下游產業,包括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等。

佐科與其親信、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近來還曾接洽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希望後者在印尼本土開設工廠。對特斯拉而言,印尼是擁有大量電池重要原料——鎳的國家,其資源意義不言而喻。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盧胡特在佐科訪問日本前夕參與了日本東京舉行的商業論壇。盧胡特在論壇上說:“印尼已經改變了,變成了一個更有效、更透明的國家。”在演講中,盧胡特解釋說,印尼正在從出口原材料商品向電動汽車、電池等具有附加值的產業轉型。

盧胡特說,印尼東部正在推動大規模建設工業園和電動車電池生產項目。他還強調,特斯拉對印尼的投資細節“正在敲定”中。

駱永昆指出,早在前總統蘇西洛執政時期,即2011年前後,印尼就開始了資源政策轉型,開始限制國內資源原材料的出口,強調外國企業和印尼的合作必須以在印尼國內開設下游產業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政策傾向已經持續了10年,未來這一傾向只會越來越強。一方面,這類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另一方面,這已成爲外資和印尼合作的準則。”駱永昆對澎湃新聞說。他指出,印尼要將自己打造成全球產業鏈中心,尤其是電動汽車的生產中心。

佐科執政期間,爲興建新首都、資源產業轉型、軍工合作等多個領域吸引投資,一定程度上了兌現其競選承諾。但在政治領域,臨近卸任的佐科似乎顯得停滯不前。桑多索對澎湃新聞總結說:“佐科想要留下他的遺產,但印尼的問題依然存在。總統候選人需要20%以上國會議席背書意味着幾個主要政黨將主宰權力,許多承諾要解決的人權議題未得到處理,包括1965年至1966年期間的大屠殺事件。如今印尼民衆的抗議活動越來越多……這都與佐科的競選承諾背道而馳,而這些都是蘇哈托三十多年執政所留下來的遺產。”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