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趙曉晨 佛山報道

炎炎夏日,佛山市順德區北滘港,每天都有近百個裝滿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的貨櫃從碼頭出發被運往全球各地;同一時間,南海三山港、九江港上演着相似的畫面。烈日下,五顏六色的貨櫃組合成一幅熱烈的畫卷,一如當前佛山的外貿形勢。

今年上半年,頂着疫情持續衝擊、海運價格波動、歐美市場疲軟等多種壓力,佛山外貿進出口數據逆勢上揚。據海關統計,1-6月,佛山市外貿進出口總值3510.4億元人民幣,省內排名第4位;同比增長12.6%,增速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列第二。

其中,出口勢頭更加強勁。1-6月,佛山市外貿出口達29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2%。單6月,出口405.1億元,增長44.5%。

諸多數據表明一個信息:佛山外貿形勢已經復甦。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在向好的外貿“成績單”背後,蘊含着佛企出海思路的轉變。

佛企出海打出“品牌化+本土化”組合拳

上週末,大洋彼岸,一名美國微波爐銷售商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一款售價僅需68.94美元的復古光波爐,不僅有將近700人點贊,還有不少人留言詢問產品詳情。這款光波爐由佛山順德的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研發製造,憑藉着與美式家居風完美融合的復古設計很快在當地“出圈”。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亞馬遜網站上搜索格蘭仕品牌產品,發現該系列的微波爐產品已有累計過萬條消費者評價。

這並不是孤例。據不完全統計,佛山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近幾年增幅顯著,目前已經超過萬家,而它們中很大一部分出口海外的產品都經過了“本土化”的改良。

佛山一直被譽爲中國的“製造業基地”,改革開放以來,佛山企業從來料加工起步,後逐步擴大至OEM、ODM模式,在全球經濟繁榮的時期,佛山確實嚐到了加工貿易的甜頭。但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是企業品牌意識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危機。

直到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國內加工貿易企業上了一堂“教育課”。從那之後,佛山企業品牌意識逐漸甦醒,越來越多佛山企業像美的、格蘭仕、海信家電等第一批“開荒牛”一樣,選擇以自主品牌出海。而在與海外市場接觸的過程中,一向包容開放的佛山企業家也不斷調整思路,打出一套“品牌化+本土化”的組合拳。

所謂“本土化”即入鄉隨俗,根據目標市場特有的文化和社會習俗調整產品佈局。

以格蘭仕爲例。早在10年前,格蘭仕就已關注並進軍越南市場,並以微波爐作爲核心產品進行摸索。但彼時,越南市場已有一衆國際品牌進駐,格蘭仕這個“新人”剛進場就“水土不服”。不甘坐冷板凳的格蘭仕潛心研究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區別於暢銷北美市場的復古系列產品,越南消費者更關注產品的實用性,因此企業調整思路,在越南主打外表簡約、實用爲主的產品,隨後逐漸打開局面。

“格蘭仕的洗碗機、冰箱、乾衣機等大電產品不僅受到許多越南消費者的喜愛,空氣炸烤箱、電磁爐等廚房電器也表現不俗。2021年格蘭仕越南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15%,整體市場初見成效且趨勢良好。”格蘭仕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透露。

對於本土化的重要性,迪奧比董事長廖順南也深以爲然。作爲專注生產高端傢俱的企業,佛山市迪奧比傢俱有限公司在美國擁有超過1000家分店,產品遠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廖順南經常帶領設計團隊往返於世界各地展場。調研中,他發現輕奢、華麗復古的風格會更受歐美地區消費者的歡迎,遂以此爲產品設計研發的方向。

“掌握產品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的兩端,是自主品牌發展的一個重要出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貿企業通過對目的市場進行深入研究,根據當地的區域特點和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進行調整,是市場營銷重要且必須的一環。

從在海外註冊自主品牌,再到洞悉目的地市場,實現自主品牌加本土化佈局,佛山企業的出海思路日趨“成熟”。而上半年佛山外貿數據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條道路的可行性,1-6月,佛山市外貿出口達29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2%。單6月,出口405.1億元,增長44.5%。“品牌化+本土化”讓佛山製造“出海”之路走得更遠更快。

完備的供應鏈體系成佛企“出海”底氣

在新冠疫情讓全球供應鏈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佛山外貿何以行穩致遠?在受訪專家看來,其核心競爭力之一是佛山工業體系齊全,產業鏈供應鏈十分完整。作爲“中國家電之都”,順德擁有家電生產及配套產業鏈企業超過3000家。配套產業鏈的齊全爲企業出海創造了有利條件,上半年順德區機電產品出口800.7億元,增長11.4%。

在守住供應鏈優勢的前提之下,佛山企業還積極加強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提升產業鏈效率,使得價值鏈向兩端延伸,通過修煉“內力”提升全球競爭力。

比如格蘭仕在2014年探索數字化轉型時,就自主研發供應鏈系統、供應商協同平臺、製造執行系統等。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格蘭仕通過核心配套、工業4.0柔性智能生產技術、建設工業4.0智能家電製造基地並投產運行,打造出效率領先的智能製造產業鏈。

又如坐擁4家世界級“燈塔工廠”的美的集團,通過數字化採購體系、柔性自動化、智能物流、數字化質量管理等先進技術,實現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形成具備“數字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成功示範標準。

正是因爲背靠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所以佛山製造“出海”才更有底氣。

不過,基於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和佛企全球化佈局的趨勢,受訪專家還是建議,要想立足國際市場,不能僅僅讓產品走出去,而是要順應全球化的趨勢,在國內外佈局產業鏈,把部分供應鏈環節向外轉移。

“全球化對產業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能按照傳統優勢把所有環節都放在本土生產,對於佛山、甚至是粵港澳大灣區來說,應該擔任全球資源配置中心的角色,逐步學習全球佈局資源的方式。”陳萬靈表示。

許多學者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際產業鏈重構不可避免。隨着國內產業持續升級,要素結構變化,企業供應鏈的低端環節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轉移。

應多元化的供應鏈需求,佛山企業需要利用已有的資本、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更快更好地“走出去”。“如何在全球配置資源,對於佛山來說,是未來需要研究的課題。”陳萬靈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