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汽車消費,使得汽車板塊實現顯著升溫,從整車到零部件等細分板塊均有所受益,多隻個股獲得成倍增長。

這一輪的刺激政策對市場的提振效果如何?是否有望帶動汽車板塊實現估值修復?展望下半年,購置稅減徵、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能否持續發揮效應?下半年汽車板塊的走勢如何看?

8月1日,長江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高登做客“e公司V訪談”時,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

高登表示,上半年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對汽車銷量會產生直接拉動作用的是購置稅減徵政策,預計會給全年的汽車市場帶來150萬輛-170萬輛的銷量拉動。隨着汽車銷量增速的回升,汽車板塊的行情改善會繼續延續,整體上我們持相對樂觀的態度,預計整車和零部件板塊均會有所受益,那些業績彈性和估值彈性較大的公司,會表現得更好。

下半年汽車板塊行情有望延續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芯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汽車產業鏈遭遇重挫,3月中下旬至4月,汽車產銷出現斷崖式下降,給行業穩增長帶來嚴峻挑戰。

不過,自5月中下旬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通過了一系列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舉措,其中購置稅減半政策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使得汽車行業逐步走出低谷。

高登表示,目前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對汽車銷量刺激效應最顯著的是購置稅減徵政策,根據測算,預期此輪購置稅減徵政策會對汽車板塊帶來150萬輛-170萬輛的銷量拉動,可對三四月份汽車銷量的下滑進行有效對沖。

政策對汽車市場帶來明顯刺激效應的同時,困擾行業已久的芯片和原材料供需問題也在逐步緩解。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汽車芯片供應情況有所緩解,雖然整體上仍然偏緊,但對於汽車產業而言,芯片已不再是最短的那塊短板了。

而對於對企業盈利能力影響較大的原材料,高登判斷,隨着產能和規模的提升,原材料帶來的壓力是可以被逐步稀釋的。在他看來,在一輪刺激政策之下,整車和零部件板塊均會有所受益,特別是那些業績彈性大、估值彈性大的公司,表現會更好。

“五六月汽車板塊表現較爲突出,其實是對三四月份的補漲,隨着汽車產業鏈的復工復產,板塊的信心逐步修復。”高登認爲,展望下半年的汽車板塊,行業銷量的增速變化是值得投資者特別關注的指標。在他看來,從市場終端的角度來看,汽車市場的韌性較強,現有的產能還在恢復之中,還無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展望下半年,高登判斷,預計汽車板塊的行情會隨着行業銷量增速的回升而得以延續。

插混車型市場滲透率逐漸攀升

上半年,在汽車行業面臨巨大困難的同時,也不乏亮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快速增長成爲市場的一抹亮色。

高登分析稱,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超過20%,政策對於市場的影響實際上是呈現逐步淡化的趨勢。

“將新能源汽車市場按照產品的價格區間分爲三個細分板塊,我們會發現每一板塊的增長驅動力是不同的。”高登表示,目前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其產品的智能化程度較高,更加科技化,主要是依靠智能化的技術,改善消費者的駕乘體驗;而10萬元以下的電動車,則主要服務於消費者的日常短途通勤,車輛的配置和電池續航不需要太高,產品具備很好的經濟性。而10萬-20萬元的價格區間內,純電動車的滲透率其實是相對較低的,這部分市場正在被插電式混動車型所滲透。

高登判斷,未來插電式混動車型在這一價格區間的市場中會快速擴規,增速顯著。究其具體原因,高登認爲,消費者對於這個價格區間的產品綜合要求較高,既需要產品性能強大、續航長,又需要具備較高的經濟性。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車企打造純電動車型的成本壓力會比較大,而插電式混動車型經過前些年的技術迭代,剛好可以以比較好的成本優勢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

在他看來,今天插電式混動車型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市場趨勢,往更長遠來展望,這個細分市場會呈現供需兩旺的狀態。對於車企而言,有必要抓住行業加速向上的拐點,通過對技術和產品定位的探索,向市場提供更優質的供給。

總體來看,高登預計2022年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可達到550萬輛,全年平均的市場滲透率接近25%,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每個細分市場都具有自身的內生動力,總體來說新能源汽車市場高增長的趨勢還沒有結束。

汽車智能化相關板塊值得關注

電動化是行業競爭的上半年,智能化是行業競爭的下半場。展望汽車板塊下半年的走勢,勢必離不開對汽車智能化的觀察。高登認爲,與智能化相關的零部件板塊是值得長期關注的賽道。未來5-10年,會誕生一大批智能汽車產業鏈相關的零部件公司,特別是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細分板塊。

同時,在大量新創公司崛起的同時,智能汽車的產業鏈效應也會更加突出。高登認爲,特斯拉產業鏈和比亞迪產業鏈在技術方向上會出現趨同,但以產業鏈的視角來觀察行業,更有利於理解行業發展的邏輯,擁有一個很好的研究產業的抓手和工具。

展望未來,高登認爲,在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甚至完全退出時,可能會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擾動和波動,這是很難避免的。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可以更加密切地關注行業銷量增速的變化,根據這種變化來調節自身的投資動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