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鵬濤 編輯/馬媛媛)與綠皮火車一起存在於大家記憶裏的德州扒雞,竟然也遞交招股書尋求上市了。按計劃,德州扒雞擬募集資金7.58億元,分別用於新建食品加工項目、速凍扒雞生產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品牌升級建設項目。

在競爭激烈的滷味賽道中,前有已經上市的“滷味三巨頭”周黑鴨煌上煌、絕味和紫燕百味雞,同時還有不少名字相似的扒雞類生產企業也在爭相蠶食市場份額。

對比不難發現,有着“中華第一雞”美譽的德州扒雞的銷售地域卻侷限在山東及周邊地區,且產品品類較爲單一,主要產品扒雞銷售佔比在6成以上,還曾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

收入規模、門店數量等方面都不及“滷味三巨頭”的德州扒雞,能否搭上資本的列車?

市場覆蓋半徑不及同行

我國滷製品歷史悠久,產業鏈遍佈全國。在傳統的行業分類裏,滷味賽道根據消費場景不同被劃分爲休閒滷味和佐餐滷味。

其中,佐餐滷味是滷製品的傳統消費類型,相當於一道菜餚;休閒滷味則是伴隨着生產工藝、物流條件以及居民消費能力發展而形成的新興消費類型,類似於零食小喫。

成立於1998年德州扒雞的產品多屬於佐餐滷味,其主要產品以扒雞、肉熟食等高品質佐餐滷製品爲核心,輔以雞爪、雞翅、雞胗等休閒滷製品;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紫燕百味雞也同樣屬於佐餐滷味;而同爲滷味製品的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則是休閒滷味的代表企業。

在市場規模上,2021年佐餐和休閒滷製品行業規模分別爲1792億元和1504億元,預計2025年佐餐滷製品和休閒滷製品的市場規模分別將達到2799.32億元、2275億。

雖然滷味製品的市場規模較大,但該行業競爭也較爲激烈且集中度較低。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國內滷製品相關企業註冊數量由2011年的4000多家增長至2020年的1.7萬多家。同時國內滷製品行業TOP5的市場佔有率僅達20%。

在門店數量上,與同行相比,德州扒雞的門店數量僅處於第二梯隊。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德州扒雞的門店數量僅有553家,而絕味食品、紫燕食品、煌上煌和周黑鴨的門店數量分別爲13714家、4750家、4281家和1755家。

事實上,由於佐餐滷製產品以低溫鮮品爲主,保質期短成爲門店擴張速度的重要關卡,扒雞屬於保質期在2至7天的短保產品,這對產品保鮮及物流配送要求較高。

這對於僅有德州、青島兩大加工配送基地的德州扒雞來說,其銷售半徑嚴重受限,僅能覆蓋山東及京津冀周邊省份。

從區域收入分佈來看,德州扒雞的80.69%的收入都來源於華東地區,但在華東地區中的山東省及周邊地區爲德州扒雞的主要市場,而該公司產品幾乎未覆蓋長三角市場。

同爲佐餐滷製品的紫燕食品已經擁有濟南、武漢、連雲港、寧國、重慶五大生產中心,可實現對華南、華中、西南的覆蓋,門店數量最多的絕味食品則擁有幾十個工廠,供應鏈體系較強大,配送範圍達大半個中國。

德州扒雞似乎也意識到這一問題,該公司表示,其產品銷售目前仍以山東德州及周邊地區爲主,雖然公司在北京、青島等城市設立了直營店或銷售機構,並打算持續向全國推廣產品,但受產能和資金的限制,公司輻射全國的戰略目標進展緩慢。

此次IPO,德州扒雞將擬募集的4.5億元就計劃用於蘇州地區的食品加工項目建設,以此提升對江浙滬地區的覆蓋度。

產品單一、隱現食品安全問題

除了門店規模不及同行外,德州扒雞在收入規模上也與對手存在一定差距。2019年至2021年,德州扒雞分別收入6.87億元、6.82億元、7.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22億元、9453.38萬元、1.19億元。

而在2021年,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分別收入65.49億元、23.39億元、28.7億元;淨利潤分別爲9.81億元、1.45億元和3.42億元;而紫燕食品去年上半年則收入14.05億元,淨利潤爲1.73億元。

不過從整體毛利率來看,德州扒雞高於不少滷食企業,其2021年整體毛利率達42.70%,較絕味食品、煌上煌分別高出9.14個百分點、7.82個百分點。

觀察者網注意到,滷味製品企業在收入結構上都較爲單一,如絕味、周黑鴨、煌上煌的第一大產品收入貢獻均超過50%,號稱“中華老字號”的德州扒雞也不例外。

德州扒雞的產品分爲扒雞、肉副食品、超市等類型,其中扒雞類仍是主要收入來源。2021年,該公司的扒雞、肉副食品、超市三類產品分別實現收入4.78億元、0.82億元和1.26億元,佔比分別爲66.80%、11.41%和17.57%。

與上述企業不同的是,紫燕食品在產品收入佔比上較爲均衡。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夫妻肺片、整禽類、香辣休閒類產品的收入佔比分別爲30.45%、28.51%和13.57%。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擺脫產品單一問題,德州扒雞在2019年推出了新品牌“魯小吉”,主打虎皮鳳爪、蜜汁雞腿、蜜汁雞胗等滷味零食,但似乎也未激起太大水花,數據顯示,魯小吉所屬的肉副食品類業務在報告期內,營收只有幾千萬,佔總營收的比例約爲11%。

德州扒雞在招股書中提到,目前部分老字號經營企業固守原有經營模式和格局,產品和銷售渠道都較爲單一,屢屢錯失發展良機。雖然該公司已陸續推出部分休閒滷製品產品拓展市場,但仍需繼續投入研發推出新的產品系列,並加強新品牌的推廣力度。

對於產品收入較爲集中的食品企業,若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則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品牌、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

德州扒雞也曾出現現食品安全問題。今年3月,在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監督抽檢中,德州扒雞全資子公司德州扒雞超市有限公司三八中路店銷售的即食海蜇頭,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消費者反應德州扒雞食品於保質期內,出現腥臭、發黑或食品安全袋中有類似毛髮異物等現象。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在持續增強,任何品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品牌危機。

除此之外,德州扒雞在負債率逐年攀升的情況下進行現金分紅。該公司負債率由2019年的38.74%提升至2021年的56.44%;在此期間,該公司累計分紅2.4億元,若按其實際控制人崔貴海家族所持60.06%股份計算,崔貴海家族三年累計獲得紅利1.44億元。

資本市場也似乎並不看好德州扒雞講出新故事,可以佐證的是,在此次IPO前,其早期引入的資本進行了近7900萬元的套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