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紅敏 北京報道

在房地產業務收緊的背景下,基礎產業類信託成爲各大信託公司兼顧收益與安全性的重點展業方向。

用益信託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基礎產業信託成立規模199.92億元,雖然環比下降幅度較大(6月份規模爲866億元),但相對於房地產類和工商企業類信託的規模來說,依然遙遙領先,後兩者成立規模分別爲48.41億元、62.51億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上半年基礎產業類信託成立規模在1600億元以上,規模佔比30.11%,同比提高14.72個百分點。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基礎產業類信託業務仍是信託公司下半年重點展業方向。

大基建託底經濟

申萬宏源債券相關報告顯示,基礎產業信託持續發力,今年1~5月發行規模同比增幅爲4%~38%不等,6月發行規模同比增長51%,上半年發行規模累計增長爲26%。根據統計,上半年投向金融、房地產、工商企業領域的發行同比分別變動-39%、-78%、-51%。僅基礎產業類信託發行規模增長,信託業發行規模整體回落43%。

基礎產業信託的火熱不僅體現在發行、成立規模上,還體現在資金認購規模方面。據統計,今年5月有超過10家城投平臺發行的債券出現了幾十倍的認購情況,目前,大基建託底經濟是市場機構比較一致的判斷。

各類資金的湧入,給了融資方挑選低成本資金的機會,上半年多家信託公司基礎產業信託出現提前兌付的情況。據媒體統計,6月份某央企信託公司提前兌付近40億元信託產品。公開信息顯示,這些提前兌付的信託產品多爲投資標準化城投債的標債政信信託產品,而信託產品提前兌付的原因主要是其所投債券找到了費用更低的承接資金。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受經濟下行和市場投資風險偏好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基建投資已成爲2022年我國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基礎產業類信託業務仍是信託公司下半年重點展業方向之一。

權益投資類成主流

記者注意到,在融資類信託壓降,嚴控地方債務等因素影響下,基礎產業信託的資金運用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

據行業研究機構統計,2022年上半年,基礎產業集合信託資金運用於貸款、股權投資、權益投資及組合運用的規模分別爲620.67億元、56.53億元、1009.8億元、2.25億元,佔比分別爲36.74%、3.35%、59.78%、0.13%,資金運用於權益投資的規模遠高於其他方式,其佔比接近60%,是基礎產業集合信託資金運用的最主要方式。

據瞭解,權益投資類基礎產業信託具體又分爲投向永續債、股權收益權、應收賬款收益權、“專項債權”等不同類型資產,另外部分通過非標轉標形式投資城投標準化債券的信託產品也被計入了權益投資類等。

以通過非標轉標形式投資城投公開市場發行的標準債券爲例,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規模爲3.54萬億元,同比增長45.72%,環比增長5.51%;佔比爲24.00%,同比上升8.78個百分點,環比上升1.63個百分點。

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和晉予針對一季度信託證券市場業務數據分析指出,受一季度股票市場調整的影響,證券投資信託中投向股票的規模環比下降9.66%,投向基金的規模環比略增0.41%;而債券市場由於利率下行、部分基礎產業的非標融資轉爲債券投資等因素影響,得到了更多信託資金的配置,債券投資信託規模環比增長10.78%。

此外,信託通過與地方政府、國企合作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地方產業基金;通過資產證券化、公募REITs等形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趨勢也明顯上升。

以信託公司參與政府引導基金、地方產業基金爲例,近日建信信託與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渝中區政府、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和重慶市住建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重慶市城市更新基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瞭解,重慶市城市更新基金是由重慶市政府主導設立的首隻投資於城市更新領域的市級私募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000億元。

再比如,根據中誠信託官方平臺發佈的信息,今年5月底中誠信託啓程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成立,該信託計劃投資規模爲2.53億元,底層項目爲長沙縣松雅新城水渡河片區產城融合項目;該項目是中誠信託與中鐵資本、中鐵一局合作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開展的首個通過產業基金投資的城市更新項目。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政府引導基金規模已達上萬億元,百億基金項目更是層出不窮。成都、浙江金華、台州、內蒙古、海口、三亞、武漢、泉州、西安、福建、鹽城市等城市,均出現了百億元基金。

中誠信託近期發表的研報中關於基礎產業信託發展趨勢的分析中提到,目前信託公司參與基礎產業領域的模式除傳統貸款、權益投資外,積極拓展了債券投資、產業基金股權等多種方式。從主體來看,城投融資轉爲國企投融資。信託公司可以加強與國企合作,進一步探索參與產業基金投資、PPP項目融資、可續期債權等方式,爲國企承接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投融資服務。

暗藏隱憂

不過,業內人士提示,基礎產業類信託在業務上高歌猛進的同時,也需要關注潛在風險。

首先,從合規性來看,基礎產業類信託面臨監管風險。如:部分永續債信託產品並非真永續,或暗藏着承諾2年或3年到期還本付息的“抽屜協議”;大量湧現的城投私募債信託產品,其中存在城投債債券票面利率高於信託成本,其中可能涉及發行人給信託公司場外補費的問題;所謂“專項債權投資信託”,在行業研究人士看來就是“資金有對應的具體用途的信託”,將“融資類業務”包裝爲“投資類業務”的痕跡頗爲明顯;等等。

其次,在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地方財政緊張以及嚴控地方隱性債務的大背景下,需警惕基礎產業信託信用風險上升。

中證鵬元研報顯示,2018年以來,城投平臺非標違約事件頻繁發生,2019年爲城投非標違約事件爆發的高峯期,2020年非標違約事件數量有所下降,2021年再次走高,新增非標違約主體(包括融資方和擔保方,下同)數量表現趨同。依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底,累計170餘家城投平臺發生非標違約事件。

今年上半年地方債務重組、展期的現象也一再出現。如,西南地區某地方國企進行了債務重組,在推進債務重組過程中對於銀行類債權人進行本金展期,期限延至20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河南省、重慶市、四川省江油市等多地紛紛發文清理交易場所備案定融產品,地方融資平臺非標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縮。對此,某行業研究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金交所定融融資渠道進一步被堵死,信託或將填補部分原來通過金交所定融融資的融資主體的融資需求,需防止信託進一步下沉。

最後,基礎產業類信託業務風險也引發業內關注。“由於風控標準和地區發展差異,信託公司開展基礎產業類信託極易發生業務扎堆現象。根據用益信託的不完全統計顯示,當下政信類業務中有38%的份額都投向了江蘇省,發行規模排名前四的省份佔比達到了近80%。”中融信託創新研發部張陶然提示,“一方面,地方城投平臺負債的急劇增加,對項目安全保障帶來負面效應,一旦地區出現違約,極易形成連鎖反應;另一方面,信託公司應注重差異化發展,積極在新的符合風控標準的地區做文章,例如我國經濟發展同樣較好的珠三角目前業務開展較少,或可進一步深挖業務開展機會。”

“在國內外經濟依然有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開展基礎產業信託要更加關注業務風險。基礎產業信託的主要還款來源爲地方財政收入、融資主體的再融資能力及項目主體經營現金流,因此在項目前期審覈階段,需強化地方財政實力、財政收入結構、融資主體評級等維度的分析,在業務結構設計方面,全面綜合考慮資金退出方式,保障業務的安全性。”中誠信託上述研報提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