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  8月2日,“信銀理財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1號理財產品”發佈了到期清算公告。

就在11天前,信銀理財已發佈了上述理財產品的提前終止公告。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今年6月以來,包括農銀理財、信銀理財、盛京銀行、日照銀行、中原銀行等機構均有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運作。

對於選擇提前終止運作的原因,部分理財產品公告提及“後續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避免因管理規模下降造成投資損失”等因素,也有產品未做具體說明。

普益標準研究員霍怡靜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隨着淨值化轉型的逐步推進,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可能還會出現。在全面淨值化時代,理財機構要留住投資者,需進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專業配置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合理佈局產品類型和投資方向,提升業績表現。同時,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理解淨值型產品收益風險共擔的本質。

多款理財產品現“提前終止”

對於信銀理財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1號理財產品終止產品運行的原因,信銀理財表示,爲保護投資者利益,理財產品管理人有權按照該理財產品資金運作的實際情況,主動終止本理財產品。經審慎評估該理財產品目前投資情況,管理人認爲提前終止產品比維持產品運作更有利於保護產品持有人的權益。

7月18日,農銀理財發佈公告稱,農銀理財“農銀同心·兩年開放”價值精選第1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新客新資金專享),因預計後續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該產品淨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爲更好提供產品服務,保障投資者權益,公司計劃於2022年8月24日提前終止本產品,產品到期日同步變更。

而這款產品從成立日到終止日尚不足一年。該成立於2020年8月26日,理財產品最長期限10年,每兩年開放1次,第一次開放期爲2022年8月26日。

針對該理財產品終止後的安排,農銀理財將按照產品說明書約定,在產品提前終止日後2個工作日內,將理財產品本金及收益(如有)劃轉至投資者原賬戶。

7月以來,信銀理財已經提前終止了4只固收類理財產品,除了上述理財產品,還有信銀理財固盈象固收穩健半年定開1號,以及信銀理財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9號、12號。

中原銀行在6月和7月相繼終止了16只理財產品。6月7日,中原銀行公告於2022年6月9日提前終止中原銀行財富寶惠盈、瑞盈系列部分10只理財產品;在7月21日再次公告,擬於2022年07月25日提前終止財富寶惠盈及瑞盈系列6只理財產品。

對於終止原因,中原銀行均稱“依據市場環境變化,爲保護投資者利益,按照產品說明書有關約定”。記者注意到,上述16只產品,有14只發行時間在2021年後,僅財富寶惠盈2020年第098期、財富寶惠盈2020年第103期的發行時間在2020年底。

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9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除上述信銀理財和農銀理財的5款產品,中原銀行16款產品,還包括盛京銀行“添益系列理財產品”15只產品,以及日照銀行、浦發銀行、渝農商理財等機構的理財產品。

與此前清退不同

在此之前,銀行理財產品也出現過提前終止的情況。據普益標準報告顯示,自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432只產品提前終止。其中有1348只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佈之後終止,2019年銀行開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財。

不過,從近期幾款理財產品的終止原因看,這一次和之前2018、2019年銀行開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財的情況有所不同。

霍怡靜對記者表示,從2018、2019年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財的情況來看,大多是由於銀行需要在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之前完成存量資產整改任務。部分早期發行且原存續期較長的老產品,無法在過渡期結束時自動到期,屆時將不符合監管要求。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之前部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更多是受資管新規、理財產品淨值化等方面影響,而近期出現少數產品提前終止更多是產品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對於近期多家機構提前終止理財產品的原因,霍怡靜對記者表示,進入理財淨值化時代後,伴隨今年股債市場劇烈震盪,部分理財產品投資業績不及預期,淨值波動較大,引起部分客戶不滿,理財公司面臨較高的資金申贖壓力,同時理財產品的管理規模下降後投資風險加大,性價比低,因此,產品提前終止運作。另外也有部分理財產品設置了終止條款、老產品按照資管新規要求提前終止,或者私募理財產品的客戶選擇不再投資等原因。

部分產品也透露了類似原因,以日照銀行發行的“黃海萬利寶(20180104期)雙季聚財半年定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爲例,這款產品在第五投資週期到期日,提前終止了運作。公告稱,爲充分保障投資者權益,避免因管理規模下降造成投資損失,根據本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相關約定,該行計劃提前終止本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部分產品,可能還與控制成本有關,近年來,市場利率中樞下移,也使得原先產品的成本相對較高,但爲避免影響客戶投資造成牴觸,這應該不是最重要原因。”周茂華認爲。

未來可能還會出現

銀行理財提前終止運營的現象在5、6、7月份出現比較多,未來是否會常態化?霍怡靜認爲,隨着淨值化轉型的逐步推進,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可能還會出現。產品的淨值隨市場行情波動,投資者將會靈活調整投資資金,影響產品管理規模,綜合考慮客戶訴求、經營成本和投資收益等方面,業績表現不佳、淨值波動大、管理規模小的產品提前終止屬於正常現象。

今年是銀行理財全民淨值化首年,淨值化對銀行理財的產品投研和管理能力提出不小的考驗。今年上半年,因金融市場波動,不少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回撤,導致銀行理財產品跌破淨值,一度出現“破淨潮”,顯示出部分商業銀行及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對淨值化產品管理的準備尚顯不足的問題。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截至2021年末,理財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剛兌性質的保本理財清零,需整改的保險資管產品累計壓降96%;同時,銀行業、保險業的資管產品淨值化水平已經超過了95%,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顯著提升。

目前,國內資管市場已有26家理財子公司開業,2家獲批開業,銀行理財公司隊伍不斷壯大。梁濤建議,資管行業作爲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業,投研水平始終是核心能力的關鍵倚仗。要提高在宏觀經濟基本面、細分行業和具體投資標的等方面的研究能力,積極發現投資機會。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增強不同資產專業投研力量,鞏固固收類資產領域優勢,彌補權益類資產領域短板。

多款產品提前終止運營給銀行理財在未來運營中有什麼啓示?霍怡靜表示,首先,在全面淨值化時代,理財機構要留住投資者,需進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專業配置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合理佈局產品類型和投資方向,提升業績表現;其次,應當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理解淨值型產品收益風險共擔的本質。

同樣是淨值化管理的資管產品,在基金行業,若因基金規模不足、新基金募集不達標、持有人表決要求清盤等情況,也會出現“基金清盤”的現象。周茂華認爲,機構調整相關產品運營屬於正常商業操作,未來影響部分產品提前終止運營的重要原因,更多受機構經營能力和市場環境變化。

但是,周茂華也表示,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是影響投資者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機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投研能力、產品設計和資產投資能力,減少產品淨值波動,滿足投資者需求。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