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2022“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話會”在北京中軸線北段地安門外舉辦。圓桌論壇上,多位專家以“歷史文化名城與世界遺產保護”爲議題,分享世界遺產的保護成果和經驗,爲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提供了有力借鑑。

論壇主持人、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所副所長葉楠表示,福建泉州、浙江杭州等歷史文化名城,爲世界遺產寶庫貢獻了珍貴而獨特的中國樣本,極大地推動了城市文化影響力的提升。

北京遺產保護由搶救性保護向研究性、預防性保護轉變

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湯羽揚介紹,北京的7處世界文化遺產,主要有四種管理模式:以故宮、周口店爲代表的博物館(院)管理模式,以十三陵和八達嶺爲代表的派出機構管理模式,以頤和園、天壇爲代表的公園管理模式及多部門代管模式。

“我們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北京遺產本身的保護正在由搶救性保護向研究性保護及預防性保護轉變,而且轉變十分明顯。”湯羽揚介紹,2021年,北京啓動長城的研究性保護,推行搶救性保護與研究性保護並行的模式。“我們會在清理的每一個階段考察長城是怎樣坍塌的,同時會進行全程數字化的記錄。”她說。

同時,她指出,北京的文化遺產保護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遺產緩衝區仍然面臨較大的建設壓力。“城市處於不斷發展過程中,對於建設的需求一直存在,一定會有壓力,關鍵是如何面對這種壓力,比如制定更細緻、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等,處理好城市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關係。”

“目前,我們仍然覺得管理隊伍的專業技術能力不平衡,在全國可能更突出。如何提升管理人員隊伍的專業技術能力,也是我們後續做好文化遺產管理保護的重要問題。”湯羽揚說。

地安門外大街環境整治恢復中軸線景觀視廊

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維巖介紹,地安門外大街南承皇城傳承文化,北啓北中軸當代文化,東接南鑼鼓巷的棋盤式肌理,西聯什剎海濱水街區,全長約730米,是北京中軸線的起點。“整治前,兩側建築風貌樣式雜亂、缺少管控,傳統風貌保護完好率比較低,建築的立面和屋面破損嚴重,結構老化,附屬設施雜亂,影響了街區的風貌。”

整治過程中,西城區拆除了影響建築立面和效果的違法建設,根據老照片、老檔案開展恢復性修建,開展微修繕、微整治、微更新。同時,加強風貌管控,對不符合規範的第五立面開展了清理和整治。“這也是在中軸線上第一次對第五立面進行整治,讓店主留下了時代的記憶。”劉維巖說。

他介紹,整治後,中軸線的景觀視廊得以恢復。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降層,地上建築規模減量約44.9%。建築內部在具備現代化使用功能的同時,延續了中式建築的風格,消除了對中軸線鼓樓與景山萬春亭景觀視廊的影響。

“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實施萬寧橋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以對稱協調、慢行親水、減法爲主、最小擾動爲原則,對橋體緊鄰的四角雁翅、景觀綠化等進行適當調整,形成中軸線上的文物保護、文化展示和文化探訪的高品質空間節點。”劉維巖說。

泉州系列遺產管理嵌入城市治理體系

作爲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去年,泉州的22項文化遺產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大會評價世遺泉州是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是世界港口城市的典範。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所副所長葉楠介紹,泉州的系列遺產與北京中軸線遺產有一些類似,即很多遺產點位於城市的集中建設區。城市集中建設區會面臨很多建設和發展的壓力,如何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這些遺產面臨的最尖銳的難題,因此,泉州的申遺經驗能爲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及中軸線申遺工作提供借鑑。

“泉州世界遺產的命名罕見地將世界、中國與泉州城市之名聯繫在一起,用一座城市的空間系統來界定一項遺產,這對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泉州市政協副主席、原副市長周真平說,實現世界文化遺產整體保護的最好方法是將遺產的管理嵌入整個城市治理體系。

“這些年來,我們完善了保護管理機制,成立了專門機構,形成了三級管理。同時,建立了五項制度,包括常態化監測制度、專家諮詢制度、遺產影響評估制度、聯合技術審查制度、地下文物埋藏區管理制度。”周真平說,“我們還開展了以保護爲中心的工作,比如本體保護,按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充分依託世界非遺閩南建築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以及石雕、木雕等傳統工藝開展技術保護,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保護傳承體系。”

另外,監測體系也十分重要。“我們在泉州數字城市管理平臺中全面覆蓋遺產監測,在22個遺產點確定了標識體系、檔案系統,實現了智能化管理,這也是泉州比較有特色的做法。”周真平說。

良渚大型考古遺址保護管理日趨完善

2019年7月6日,位於杭州西北部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有資料顯示,良渚古城遺址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左右,同時擁有大型城址和外圍水利系統的規模最大,也是考古工作做得最徹底的一處大型遺址。

“大型考古遺址的特殊性在於它的保護管理隨着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的不斷深入,對遺產價值認知的不斷深化而逐漸提升、日漸完善。”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副主任蔣衛東說。

他表示,多年來,杭州針對良渚遺址實施了有針對性的保護,實行遺產地的遺產保護獎勵機制,出臺了居民外遷鼓勵的政策。“2004年,我們出臺了《良渚遺址保護區文物保護考覈辦法》,通過文物保護考覈的方法對保護區內相關的村、社區進行考覈,對村級集體經濟進行了保護獎勵和補償。2018年,我們又出臺了《良渚遺址農村住房外遷鼓勵補償辦法》,按照羣衆自願、政府引導、規劃引導等方式,鼓勵良渚遺址區內的農戶逐步有序地向外搬遷。”

他也表示,遺址的保護和闡釋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們選擇了在‘博物館+遺址現場’展示相結合的一種展示方式。在展示過程中,堅持遺址定性公園、公園表現遺址的原則,使我們的遺址公園既有公園般的美麗,又有考古大遺址獨特的厚重、遼闊、深邃等文化特徵。”

“另外,在重要遺產價值要素展示點上面,我們以考古與保護爲特色,以技術與方法的創新爲途徑,通過遺址揭露展示、模擬復原展示、模型解讀、標識說明、數字技術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蔣衛東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