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發佈的《深圳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779.01萬人,創歷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12.83萬人,同比增長0.73%,增量位居北上廣深之首。

此前,北京、上海、廣州陸續披露了2023年底常住人口數據,三者分別增長1.5萬人、11.56萬人、9.29萬人。

常住人口數“重回正軌”

雖然四座一線城市人口全部增長,但各個城市增長背景各不相同。

《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長1.5萬人,達到2185.8萬人。這一增長的大背景是,從2016年到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已經“六連降”。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下降了4.3萬人。

從2017到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一直小幅上揚,2022年爲近幾年首次下降。隨着社會經濟重回正軌,上海不斷放寬落戶政策。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長了11.56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增長10.54萬人。

據瞭解,2023年上海的人口增量是2015年以來的最大增量,也是自“十三五”規劃提出人口長期調控目標後,增量首次超過10萬人。

過去,廣州和深圳幾乎都是人口淨流入。2022年廣州市常住人口減少超過7萬人,這是廣州常住人口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深圳在2022年常住人口減少1.98萬人,這是深圳1979年立市以來,人口首次負增長。

在2022年的特殊情況下,廣州市統計局曾表示,“外來人口在短時間內的部分迴流,造成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出現階段性收縮”。不過,至2023年,各地地鐵人流數據也都佐證了,外來人口正在加速回流廣州。

中心城市“虹吸效應”

事實上,隨着落戶等政策放寬,除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人口全部正增長外,不少發展勢頭較好的二線城市,人口增長勢頭同樣不俗。

例如,安徽合肥近年來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以產興城、以產聚人。2023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增長了21.9萬,位居全國主要城市人口增長第一位,這也是目前唯一一座人口增長超20萬的“萬億GDP城市”。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常住人口達985.3多萬,成爲當前衝刺人口千萬的城市中,距離目標最近的城市。

此外,鄭州、杭州、成都等多座省會城市,人口增量也全部超過了10萬人。其中,鄭州常住人口增長18萬人,穩居“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不僅反超西安成爲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在常住人口總量上也首次突破1300萬人大關。

至於成都,2023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13.5萬,在2000萬人口以上城市中,人口增量排名第一。

杭州一直是人口吸引力的第一梯隊,2010年到2020年,杭州人口猛增324萬人,是近年來我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年,杭州常住人口繼續增加14.6萬人,達到1252.2萬人,吸引力不減。

據記者梳理,2023年,西安、昆明的常住人口也都增長了8萬人左右。但是,在上述這些省會城市人口淨流入的同時,這些省份的全省常住人口很多都呈下降態勢,例如陝西,2023年末,陝西全省常住人口實際上減少4萬人,四川的全省常住人口減少了6萬人。分析人士稱,各省省內人口都在向省會城市進一步聚集,省會的“人口首位度”持續提升。

這一趨勢也是近年來全國人口流向的大體趨勢。此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佈時,不少專家均指出,中國人口正在向東南沿海省市進一步聚集,從省內城市看,人口則向區域中心城市進一步聚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