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能有更多房企出現債務違約。

自7月份出現樓盤“停貸”事件後,樓市復甦進程有所減緩,房企的融資環境也持續低溫,市場對企業的信心再度受到衝擊。

中指研究院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7月房地產企業非銀融資總額爲881.1億元,同比下降56.7%,環比下跌3.1%,環比情況仍未明顯回暖。而從年初至今,房地產企業非銀融資總額5706.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6.5%。

海外融資渠道幾近關閉

從各個融資渠道看,房企海外融資收縮尤爲劇烈。7月份房地產行業海外債融資同比下降98.0%,環比下降幅度也高達74.5%,僅有卓越商管發行一筆海外債。債券展期情況則愈發明顯,通過交換要約重新上市的金額達395.8億元。

聯合國際近日也發佈報告稱,2022年上半年,境外房地產美元債券發行量同比下降77.2%。許多房企採取交換要約,或將其到期債券違約,鑑於合約銷售下降和再融資渠道收窄,房企在中短期內仍將面臨流動性緊張及還款的壓力。

對大多數房企來說,通過海外渠道再融資已是難上加難。某國資房企告訴記者,受房企密集違約事件影響,現在海外融資渠道已基本關閉,即便在境內融資也並非毫無阻礙,比如以前能靠企業信用融資,現在則需要追加抵押物。

海外融資難,房企的償債壓力卻有增不減。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房企尚有1328.9億元海外債餘額,預計海外融資將以延長存量債務期限爲主,新增融資額難以有所突破。

在境內融資市場,房企發債有逐步走暖的趨勢。此前,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等民營房企在信用保護工具之下發行公司債券,被視爲民營房企融資破冰的信號。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份房地產行業信用債融資同比下降5.6%,環比上升7.2%,信用債發行基本穩定。“7月信用債同環比變動很小,已經連續三個月發行額環比小幅正向增長,境內債融資已經進入平穩時期。”

但從發行主體來看,國央企依然爲主力,1~7月發行額佔比達87.8%,高於上年同期17個百分點。雖然此前5家企業被選定爲示範民營房企,前後發行多筆信用債,但並未有其他民企積極跟進,僅濱江7月發行一筆9.7億元的短融。

“7月爲信用債到期高峯,多家出險企業爲到期債務申請了展期,展期總額達135.3億元。民企償債狀況不佳,拉低了投資人對民企再融資能力的信心。”上述研究院稱。

仍需警惕違約事件發生

當下,房企的融資能力正在急劇分化,頭部優質房企融資優勢仍較爲明顯。比如,7月發行債券的企業有15家,其中發債量最大的是萬科,發債總量達到了64億元;招商蛇口發行的13億元超短融利率僅2.08%,爲本月房企發行債券中最低。

而對許多流動性承壓的房企來說,申請債務展期,已是行業低溫下的常規操作。

據信達證券統計,7月有7筆境外債發生實質違約,違約本金合計18.61億美元;2筆境內債未按時兌付本金,合計本金17億元;16筆境內債展期,整體違約情況較上月有所惡化。此外,還有8家房企被境外評級機構下調主體評級。

比如,寶龍、融信、正榮、佳源、恒大、金科、世茂、花樣年、奧園等房企,均有對境內到期債券的展期動作,寶龍、俊發、上坤、融信、三盛、世茂則發生了境外債實質性違約,違約規模從一億美元到十億美元不等。

進入8月份,房企償債困難的情況仍在持續。近日,此前擴張勢頭迅猛的龍光集團,決定暫停支付境外美元優先票據到期的利息,包括2026年到期的4.7%優先票據、2025年到期的4.25%優先票據、2028年到期的4.5%優先票據等。

不甚樂觀的是,2022年下半年、2023年和2024年仍將是房企的償債高峯期。據克而瑞資管(CAIC)統計,僅在2022年四季度,200家核心房企境內外債券合計到期規模就達到1812億元,其中海外債約爲617億元。

在今年剩下的五個月,到期債務餘額超過百億的有恒大、中海、佳兆業、融創、保利、華夏幸福、合景泰富、陽光城、雅居樂、綠地、融信等諸多房企。

克而瑞表示,2022年以來已有不少房企曝出債務違約事件,由於當前仍有部分房企存在流動性問題,未來可能有更多房企債務違約,仍需要行業注意。

有機構認爲,房地產市場低迷背後的風險並非不可控。聯合資信認爲,房地產的市場低迷,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在現階段是有限的。基於可控的不良貸款比例,中國各級別銀行在風險敞口上限制了它們在房地產市場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