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當他醒來時,中國還在那”

厄瓜多爾Pressenza國際通訊社8月7日文章

原題:當他醒來時,中國還在那  

在俄烏衝突開始時,美國總統拜登犯了一個錯誤:他表達了對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恐懼——或者說威脅。而現在,他又通過派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去臺灣來挑釁中國。

隨着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它與美國的爭端也越來越激烈。如果美國參與對中國的軍事衝突,相關的成本將是天文數字。戰爭可能導致美國金融市場的崩潰。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認爲,自2020年起,中美兩國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這個動盪的階段可能會持續30年。“戰略相持階段”概念出自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毛澤東的理論是,抗日戰爭包括三個階段: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但是,目前中美相持階段有些不同。兩個大國的戰略競爭還沒有進入直接軍事對抗,中國還沒有把在軍事上擊敗美國作爲戰略目標。相反,中國的目標是爭取建立一個公正、公平的世界新秩序,讓所有國家都獲得繁榮。

兩國關係進入戰略相持的原因是美國權力結構的所謂“雙重性”。一方面,美國處於經濟和政治衰退的過程中;但另一方面,美國的軍事力量仍然相對強大。中國的雙重性正好相反:它正在崛起,但也表現出許多弱點。今後30年,兩個大國的軟實力競爭將佔據中心位置。

在歐洲針對俄羅斯的包圍政策與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推行的政策非常相似,比如推動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略軍事聯盟,恢復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之間的“四方安全對話”,以及加強西太平洋地區的各種反華聯盟等。

不過,與俄羅斯不同的是,中國能夠重創美國的經濟。與俄羅斯一樣,中國比美國或歐洲更能承受經濟戰爭。(作者阿拉姆·阿哈羅尼安,陳俊安譯)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8月7日文章

原題:中國在俄羅斯衝動後保持耐心  

中國對佩洛西史無前例的訪問表達了前所未有的憤怒。一場新戰爭的跡象是否迫在眉睫,類似於俄烏衝突?這是美國總統拜登想要的嗎?

俄羅斯成功地從與一些國家的經濟關係中受益,使它們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這讓中國感到放心,因爲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遠大於俄羅斯。

至於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中國正在仔細研究,在促進出口的同時,鼓勵擴大內需,以期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存度。中國還將嘗試發展半導體等至關重要的技術,減少對美元和美國金融體系的依賴,並支持SWIFT支付系統的替代系統。

在軍事方面,解放軍在2022年世界最強軍隊名單中排名第二。全球軍力排名機構的報告稱,中國之所以取得進步,是因爲主要依靠當地資源,致力於發展海、空和陸戰能力,如果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很可能使中國成爲美國的主要軍事對手。(作者馬吉迪·穆斯塔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