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掌櫃

“八仙桌”流行於鄉村,哪怕歷經幾千年,它依舊雷打不動地佔據着鄉村日常生活的龍頭老大地位。

日常餐飲自然少不了它,逢年過節,乃至家有喜事辦酒喫席時,“八仙桌”更是主角中的主角。在我國傳統習俗中,“八仙桌”的座次有着嚴格規定,什麼人坐什麼位,那是一定不能亂的,否則,會引發客人的憤怒離席而去,更嚴重的,還可能引起親戚反目。

究其根本,是因爲“八仙桌”的座次,代表着“長幼尊卑”,說直白些,就是主人家對客人的重視、恭敬程度。記得幼年,鄉間喫席時,經常遇到主人座次安排欠妥,客人拒不參席,爭執、吵鬧、反目等時有發生。



那麼,“八仙桌”的座次,或者說席位,到底有着怎樣的規定?

一般而言,“八仙桌”置於鄉村家庭的堂屋,房屋大門正對的一方(也即靠近中堂的一方),爲“上座”。這兩個位置,一般是老人或德高望重者,體現尊與敬。當然,這個位置,小孩也是可以坐的,但一定有老人或德高望重者在旁。

“上座”的對方,則是“下座”,這兩個位置,一般是年齡、輩分最低者,這兩個座位中,有一個“陪酒位”,這是主人家專門請來的陪客,斟酒、勸酒,讓客人喫喝盡興。另一個位置,功能上除了“陪酒”外,還負責桌面“遞菜上桌、空盤下桌”等打雜事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左爲大,以左爲尊,這一點也充分體現在“八仙桌”上,與“上座”相鄰的左手邊,是“一席”,這個位置,屬於主人家最尊貴、最重要的客人。與之相對的,也即“上座”右手邊的位置,被稱爲“二席”,重要程度次之“一席”。

“一席”“二席”的位置出來了,那“三席”“四席”的位置也便有了。“一席”同側旁邊的位置爲“三席”,“二席”同側的則是“四席”。在這裏,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一方小小的“八仙桌”上,不僅有“左、右”大小之序,更有對等,比如“一席與二席”“三席與四席”之間的相對。


是故,在鄉村,只要喫酒是在“八仙桌”上進行,那麼主人家一定會安排一個“席長”,“席長”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客人的重要程序、年齡長幼關係,以及與主人家的親疏程度,合理、恰當地安排座次。這可是個“苦差”,安排得不好,既得罪主家,又得罪客人,兩邊不討好。

“八仙桌”的座次安排,雖然有一些繁瑣,但它極大程度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老愛幼、熱情好客的高禮之儀,也正因此,哪怕歷經幾千年,一直流傳至今。

關於作者 傳說中的掌櫃,幸運搭上70年代末班車,遊鄉串野,行涉山林。

· END ·
有風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黃陂  品味黃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