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如果做到引領,就能爲本國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機會。

“念高中的時候自己就選定了EE(Electrical Engineering,電子/電氣工程)這個大領域,加上通信的就業前景特別好,就順其自然地讀到了研究生。”林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8月初,中部雙一流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的“90後”林晟,入職了國內通訊設備商。同一月,“00後”黃子航高考分數超過了心儀的上海交大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衍生出的就業機會,讓像林晟、黃子航這樣瞄準EE專業領域的學生有增無減。數據顯示,在近期2022高考專業熱榜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連續幾天衝上榜首,同樣是EE相關領域的電子信息技術也穩居前五。

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有望維持年均約9%的增速,預計2025年規模超過60萬億元。同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不斷深入,數字化轉型的壓力、意願等顯著提升,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2021年全球數字化支出1.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5%。

“70後”回國投身智能製造

一個產業如果做到引領,就能爲本國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機會。

作爲一個寬泛的工程領域,EE包含傳統的電子、電路、通信、控制等領域的技術和研究。在中國,工程系中和電相關的專業,基本都能歸在EE領域,例如電子工程、電氣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動化、測控儀器等。EE的就業範圍也相當廣,小到集成電路的設計,大到南極輪船上的儀表操縱都包含其中。

在上海創辦了一家智能製造企業的“70後”陳諶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道,在本科畢業後他前往歐洲留學,隨後留在了外企做信號相關工作。“我們同學從事集成電路領域的很多,我是在第二份工作時離開了通信領域加入了諮詢業,最終又回國創辦了現在的智能製造企業。”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通信領域仍處於起步跟隨階段,並不能給我國學生提供足夠的就業縱深。

“我的第一學位是通訊信息工程,方向是微電子。那個時候我們畢業會優先思科、貝爾、惠普這些外企,鮮少有人進華爲、中興這些國內通信設備商。畢竟國內相關產業還沒起來,個人發展前景沒有更成熟的外企明朗。”陳諶說。

而談及如今選擇的賽道,曾經的學科背景讓陳諶有了一些思考。他說,我國目前處於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過程,這也和經濟發展大背景息息相關。此前我國的工業生產更多是大批量、標準化的,附加值還不夠高。“隨着國民教育程度、科技能力的提升,在製造業轉型的過程中,就有很多可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回來加入了智能製造。”

“70後”“80後”共同見證通信發展

在移動通信賽道上,中國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崛起歷程。從2014年開始,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4G網絡。差不多從2G跟隨3G突破開始,EE專業變得火熱。

畢業就進入通信公司的“70後”俞澤,見證了過去二十年通信業的發展。“我們中學連續兩年的高考狀元都去了電子科技大學,畢竟EE是他們的王牌。”

在俞澤剛入行不久的1994年,中國獲准加入國際互聯;1995年,我國GSM數字移動電話網正式開通,2G時代開啓 。

而截至2021年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142.5萬個5G基站,總量佔全球60%以上,5G用戶數達到3.55億戶。全國超300個城市啓動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千兆用戶規模達3456萬戶。農村和城市實現“同網同速”,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100%,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超過99%。

2013年回國加入通信公司的“80後”範昱,如今正從事5G算法研究。他從未想過,高考後的專業選擇,讓他和這個行業綁定了15年。

“那個時候我記得有本高校專業報考指南,我就和爸媽在家一個個地選,先選城市,再從比較熱門的理工科裏圈定專業。”範昱回憶道,7歲時家裏就買了兩臺電腦,他個人更感興趣的專業其實是當時更火熱的計算機科學(CS),不過綜合考慮了未來深造和就業前景後,最終和父母一起選定了通信工程專業。

從C9學校畢業後,範昱順利考取了美國Top30 EE專業的研究生,並以全A的成績畢業。在畢業典禮舉行前,他已順利拿到了兩家美國通信公司的offer和難得的H1-B工作簽證。

中學時代就拿過物理國奧獎牌的範昱認爲,EE課程偏硬件,對數學要求較高,也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識和動手能力,本科到研究生課程包括微積分、數分、電路與電力系統、電磁學、控制系統、通信系統等。

“EE的就業方向有很多,強電方向例如電氣自動化,這個方向的學生的主要是去跟電力電氣直接相關的企業,比如國家電網、發電廠、供電局等,我是弱電方向的通信工程,同專業的同學當時大多進了通信或者互聯網企業,另外像芯片設計這些也是EE大領域裏的。就是因爲就業領域寬泛,我們過來讀研的同水平同學,基本都可以留下來。”範昱介紹。

由於家庭原因最終選擇回國的範昱,也會偶爾對比留在美國和回國後人生軌跡的差別。以他同專業的校友爲例,在美國安家立業後收入都在中產以上,也不會像他現在這樣時常加班,“美國通信業起步早,就業環境趨於穩定,因此壓力不會太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不會像國內這樣因行業高速發展提供給個人站上風口的機會。”

範昱回憶,畢業那年回國求職時,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公司給他選擇,中國通信設備商崛起的同時,往日他們專業畢業生趨之若鶩的“外企”已光鮮不在,市場份額開始被華爲、中興迅速搶佔,與此同時,諾基亞西門子的電信部門合併,阿爾卡特朗訊併入諾基亞,摩托羅拉出售電信部門。

也因此,範昱一家外企都沒投,選了一家中國企業一直幹到現在。

據範昱觀察,和他們這些家庭條件相對好一些的“85後”不同的是,公司的“70後”“80後”前輩可以說完全憑一己之力在一線城市安家立業,甚至財務自由。在他看來,過去20年國內的通信行業發展機遇,讓一些所謂的“小鎮做題家”有了可以“翻身”的機會。“前輩們完整地參與和見證了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的高速發展期,而在這個領域‘會做題’是必須的,你還需要有相當程度的韌性和熱愛。當然從某種意義來說,專業的選擇確實決定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軌跡和生活水平,好的賽道能加速資產的積累。”

範昱稱,相比他入職的那年,如今公司研究生應屆生入職的工資已經漲了一倍多。

根據麥可思近期發佈的《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21屆本科生畢業生中,月收入最高的本科專業是信息安全專業,達到了7439元,軟件工程專業月收入也超過了7000元。此外,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互聯網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自動化也進入前十名。可以看到的是,收入前十中,半數都屬於EE相關專業。

與此同時,新人入行門檻也變得更“卷”。“來公司的年輕人越來越厲害,可能晚十年我就進不來了。”他笑稱。

“00後”如何選擇

數字經濟時代,不管是製造業轉型還是全球碳中和趨勢下的新能源發展,時代機遇疊加政策扶持繼續推動EE領域專業的熱度。

在上海交大教師李銘看來,如今EE領域競爭也很激烈,以他專業方向的研究生爲例,每年的錄取分都在10~20分的區間上漲。不過,留給這些年輕人的機會也比以往更多。

7月25日,上海發佈公告,面向全球發佈5000餘個博士後崗位,崗位年薪最高70萬元。在這份博士後招聘計劃中,EE相關領域例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電子科學與技術需求量較大、高薪居多。

7月22日,華爲招聘官微發佈“天才少年”招聘計劃。這是自4月之後,華爲今年第二次面向全球發出“天才少年”召集令。翻看這些“天才少年”的畢業專業,和華爲主航道業務對口的EE領域佔了不少。例如,90後“天才少年”最高檔201萬年薪的博士生張霽,本科爲電子信息專業;同樣入選最高檔位“天才少年”的廖明輝,2012年本科考入華中科技大學選擇通信工程專業後,2016年碩博連讀,主攻信息與通訊工程方向。

李銘說,以往EE專業都熱衷海外留學,企業招聘也比較青睞海歸,而現在國內雙一流大學的EE專業就業前景也很不錯,“至少我們專業去到運營商、通信設備商工作的學生,他們的入職評級都和海歸不相上下。”

在林晟看來,和以往不少師哥師姐去互聯網公司的情況不同,現在他們通信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首選都是華爲、中興以及運營商,另外做人工智能的也不少,以至於在招聘階段都很“卷”,雙一流碩士是起步,也有不少全球TOP30學校回來的海歸。

通信行業之外,EE強電領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也與我國“雙碳”主線相契合,例如在煤礦大省山西,今年山西考生的高考專業熱搜趨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居於首位。

在半路離開通信業的俞澤看來,如果說前三十年的行業機遇偏向了計算機、互聯網、通信,未來二十年硬科技和新能源是需要關注的,“我入行那會通信業還是跟隨,幾乎一片空白,誰也沒想到現在做到了引領。”

李銘也提醒未來報考的學生,不管是熱度一直在的老牌工科,還是有交叉領域的新工科,在他看來,都需要沉下心來把基礎學紮實。

“任何專業從研究的角度,都是可以持續產生新的問題並應用到社會中帶來新的價值,老的專業會出現新的東西,新的交叉學科和也都是在已有學科的基礎上來交叉融合,所以不管是新專業還是老學科,都需要去沉下心來研究和學習。”李銘說。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李銘、範昱、俞澤、李諶、林晟、黃子航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