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主角。今天我們關注的主角是他們——科技特派員。

1

“90後”返鄉教種蘑菇

助農增收謀發展

近日,“‘90後’回鄉直播教農民種蘑菇”的新聞引發關注。

這個“90後”叫王靜,她種蘑菇確實種出了大名堂。

9年前她回到家鄉貴州教村民種菌菇,後又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帶動農民增收,成爲了鄉村致富帶頭人;

她開通視頻賬號近一年後,發了一條用廢棄的玉米芯種出漂亮平菇的視頻,意外走紅獲得百萬點贊量,如今該賬號已擁有200多萬粉絲;

除了種平菇,她還教大家種茯苓,種魔芋,嫁接西瓜,種冬平菇、冬食用菌及其他蘑菇。

這些內容都來源於她的過往學習和實踐經驗,甚至教訓。

因爲王靜是一名科技特派員,不斷學習實踐,將優質內容教授給農民,帶動增收致富——這不僅是她的特長,也是她的工作。

2

科技特派員也叫

“米仙”“菌仙”“茶仙”“菇王”……

上面這位正在觀察葡萄長勢的科技特派員叫謝福鑫,被農民稱爲“葡萄癡”。

不論颳風下雨、寒冬酷暑,他起早貪黑,仔細觀察葡萄的長勢、產量等,每個品種都要進行爲期至少三年的實驗,挑出適合當地的品種推廣種植。

他每天不是在葡萄園剪枝修果,就是在指導果農防治病蟲害。葡萄豐收時節,他比果農還開心,果農們說,他的電話就是葡萄種植技術的“110”。

而下面這位科技特派員被農民稱爲“竹蓀大王”。

高允旺(左)

他叫高允旺,20多年來,他不斷鑽研竹蓀栽培技術,成功破解了多項竹蓀種植難題。他通過“慧農信”“生態竹蓀產銷科普羣”等,在“雲端”指導菇農種植技術。

你喫過“錐慄”嗎?沒喫過的可以通過圖片認識一下。

畢業於福建林學院林學系的科技特派員黃銘利,在學校時就開始對建甌錐慄進行研究開發。1994年,他的“錐慄優良無性系選擇的研究”課題通過省級鑑定,填補了國內錐慄研究的空白。

他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科技宣傳,讓錐慄這個“土疙瘩”變成“金蛋蛋”,被農民稱爲“黃榛頭”。

黃銘利(前右二)

不管是烈日暴曬,還是颳風下雨,他總是堅持上山指導。

有的科技特派員還被農民親切地稱爲“米仙”“菌仙”“茶仙”“菇王”……科技特派員是田間地頭一個個特殊而又親切的稱謂,他們就是農民眼中的“田專家、土秀才”。

科技特派員讓農民嚐到了科技的甜頭,走進了農民的心裏,不斷改變着農村的面貌。

3

“把我變成農民

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

1999年,福建南平率先推出科技特派員制度。20多年來,數十萬科技特派員活躍在農業農村生產一線,創造着屬於自己的榮譽和“傳說”,上面這幅油畫就是爲了歌頌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李保國的事蹟而作。

他曾不止一次說過:“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幹了兩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

讓農民們改變自身命運,是李保國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標。

農業農村的絢麗畫卷日新月異,科技特派員的初心從未改變。

策劃:李潔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