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比2010年(31.06平方米)增加10.7平方米,增幅高達34.45%。

日前,一則“專家稱中國住房還是不夠”的消息衝上熱搜。那麼中國目前的人均住房面積如何?哪些地方的缺口還比較大?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詳細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項數據。數據顯示,我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比2010年(31.06平方米)增加10.7平方米,增幅高達34.45%。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分析,從這個數據來看,近十年我國人均居住面積有很大幅度的一個提升,這也是近十年來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增量較大的一個結果。但在這個基礎上,區域之間的分化表現依然十分明顯,

分城鄉來看,數據顯示,鄉村地區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2010年的31.73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的46.8平方米,十年間增加了15.07平方米,增幅爲47.5%。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大幅提升,一方面是隨着經濟發展,近年來農村的住房條件不斷改善。另一方面也跟城鎮化、人口流動有關,大量人口流入到城市,農村的房子住的人少,人均住房面積也隨之提升。

鎮一級(按照統計上的城鄉劃分,鎮是指經批准設立的建制鎮的鎮區。在鎮一級人口中,縣城是最主要的部分)人均住房面積從2010年的32.03平方米,上升至2020年的42.29平方米,十年間增加了10.26平方米,增幅爲32%。

相比之下,城市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從2010年的29.15平方米,上升至2020年的36.52平方米,十年間增加了7.37平方米,增幅爲25.2%。可見,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增量和增幅不僅遠小於鄉村和鎮一級,而且也大幅低於平均水平。

31省份城市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變化(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梳理)

分省份來看,各地之間近十年來的增量差異也很大。從31個省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變化來看,有7個省份十年來人均住房面積增量超過了10平方米,分別是西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陝西、山西和貴州,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相比之下,十年來,有7個省份的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增量低於6平方米,分別是廣東、重慶、山東、上海、福建、北京和浙江,主要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增量最低,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十年來僅增加了3.22平方米。

張波說,廣東、浙江等地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增量少,與這些地方流入人口多,近十年人口增量多有關。包括廣東的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浙江的杭州、寧波等地人口流入排名都位居全國前列,但由於在供給層面沒有滿足人口快速流入帶來的需求增加,因此人均住房面積提升相對會慢一些。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廣東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萬人,增長20.81%,廣東增量佔全國增量的30%。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達2962.21萬人,比2010年增加812.34萬人,年均增長3.26%,流入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廣東之後,浙江十年增量也超過1000萬人,達到1014.07萬人。其中,十年來,杭州人口猛增324萬人,年均增量達32.4萬人。

流動人口多,也意味着租房的人多,而很多人租的房子面積不會太大。這也導致人均住房面積會比較小。

張波說,人口流動之外,人均住房面積跟不同區域房價以及房價的承受力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地,房價比較高,在總房價偏高的情況下,居民買房時可能更傾向於追求功能性,而犧牲掉舒適度。

廣州廣鋼新城(林小昭/攝)

比如,目前在廣州等地的新房市場,90多平方米的三房兩衛戶型、8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一衛戶型越來越多,很多四房兩衛戶型面積也只有110到120平方米左右,房間多,但面積小,對功能性的追求也會導致居人均住面積提升相對比較有限。

張波說,前些年有不少人返鄉置業,在三四線城市或者老家附近買房,但他們自己並沒有去住,而是給父母住或者空着,這無形之中擴大了家鄉所在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積,而在實際工作所在的城市,比如珠三角等地,並沒有買房,因此沿海這些地方的人均住房面積提升也比較有限。

張波認爲,總體來看,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區,比如廣東的廣州、深圳等地,未來住房增量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從未來的發展來看,這些地方的住房需求,不只是通過商品房市場來滿足,也需要通過發展住房租賃來滿足,通過各種方式多措並舉、多渠道滿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