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8月12日訊(通訊員 李維坤 李勇 鄧超瑋)“戰高溫、鬥酷暑、疏乾渠、保灌溉。”自今年7月以來,桂陽縣持續高溫,降雨明顯偏少,加之部分乾渠渠道老化,年久失修,一些良田供水緊張。桂陽縣水利局通過乾渠疏浚、科學調度等多措並舉,精心做好“水文章”,確保全縣農田灌溉用水。

1958年桂陽、新田兩縣合併後開始新建“金陵水庫”,於1959年2月底建成一座中型水利工程,總庫容6200萬方。1961年兩縣分開後,金陵水庫變爲跨縣工程,涉及桂陽縣境內有北乾渠和東干渠。

村民正在清理金陵水庫北乾渠渠內的雜草。

金陵水庫北乾渠途徑塘市鎮高嶺、茶園、排泉、千秋等12個村至四里鎮排樓村,渠道全長42公里,總灌溉面積13000餘畝,但因渠道老化,年久失修,淤積、堵塞、損壞嚴重,失去了引水灌溉的作用。桂陽縣水利局與塘市鎮政府通過現場勘探和開會分析研判,決定立即啓動修復工程,倒排工期,緊鑼密鼓推進修復工程,確保北乾渠灌區供水得到有效保障。

挖掘機正在清理金陵水庫北乾渠的淤積物和雜草。

8月11日,記者在塘市鎮茶園村金陵水庫北乾渠看到,挖掘機揮舞強有力的機械臂清理北乾渠淤積物和周邊雜草,村民拿着割草機、鐮刀、鋤頭對渠內的雜草進行清理,現場一派繁忙。茶園村黨總支副書記李知軍告訴記者,從7月26日,組織村民開始對渠道進行清淤,預計8月底全面完成清淤工作。

初秋時節,走進四里鎮梅家村,青翠茂密的山林縱橫交錯,潺潺流水繞村而過,與磚瓦民舍相融,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山水田園畫。晚稻種植已全面完成,綠油油的晚稻分櫱多、稻杆粗壯,長勢良好,一片生機勃勃。望着稻田裏的一片片嫩綠,梅家村村民梅六保感慨萬千,“再過兩個月又將收穫滿滿。”

四里鎮梅家村晚稻長勢喜人。

金陵水庫東干渠則途徑四里鎮,設計灌溉面積8000餘畝。6月21日,我縣局部地區發生洪災,金陵水庫東干渠四里段被洪水沖毀,縣水利局、四里鎮相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新田縣水利局和金陵灌區管理所進行協商後恢復通水,並就放水方式、時長等進行商討。

“金陵水庫東干渠修好了,晚稻插秧也全部完成了。”梅六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好東干渠,種好良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修繕好的金陵水庫東干渠四里段。

此外,桂陽縣水利局加強監測預警,深入研判分析,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明確專職人員密切關注水庫、河道、山塘等水利工程蓄水情況,並結合縣域實際,提前制定可行性方案,科學開展水庫、山塘、河道用水調度,多措並舉精心做好“水文章”,全力做好抗旱相關工作,確保全縣農田灌溉用水。

“水利局科學會商研判,精準調度各類水利工程,爲農田築牢水安全保障。”桂陽縣水利局局長黃紹文表示,接下來,將充分調動、協調各方力量,精準細化水庫動態用水,全力做好當前抗旱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