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支付寶、微信轉賬大家都用過不少,但途中有沒有遇到這類情況:輸入轉賬賬戶和金額後,被機構提醒“交易存在被騙風險”或“對方涉嫌欺詐違規”,並給出15分鐘的保護限制;除了轉賬異常外,近日還有用戶反映遇到了提現失敗、銀行卡被凍結的情況,需要聯繫銀行解凍……

如果遇到了,千萬不要慌,北京商報記者8月14日從多方採訪瞭解到,這背後實則是機構爲反詐反洗錢設置的防護網,意在爲潛在風險資金交易進行限制,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資金安全。

冷靜排查

網購的鞋子走到半道又被召了回去、丟失的快遞賠償要打開視頻軟件“共享屏幕”、註銷貸款賬戶信息竟然還需再次貸款轉賬……這樣一樁樁一件件真實的詐騙案例,不少人都遇到過。

例如,來自北京市通州區的市民李曉(化名)近日就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遇到了這類情況,他曾接到一個自稱是某借貸平臺客服人員的電話,對方稱李曉在大學期間由於申請過校園貸款,但因國家政策調整需要註銷賬號,且需儘快將貸款額度提現至 “指定賬戶”以消除貸款記錄,並承諾賬號註銷後提現資金將原路返還。

於是,在“客服人員”的誘導下,李曉被指導下載了另一個網貸App,並將貸款額度提現轉至 “客服人員”指定的銀行賬戶上。

事後他反應過來但卻爲時已晚,3000元貸款被騙的李曉懊悔道:“我後來纔想起來這個騙子其實有很多漏洞,詐騙手段也很低級,但我當時懵了,都沒反應過來。”

事實上,對於一些風險賬戶轉賬行爲,不少支付機構早有行動。8月14日,包括支付寶、微信等機構就告知北京商報記者已有相應預防舉措。

例如,目前支付寶對風險交易進行15分鐘攔截保護或提供24小時延時到賬功能,用戶一旦發現被詐騙,轉賬24小時內向警方報案後,可在支付寶申請撤回交易,儘量避免資金損失。

除了支付寶,微信也有類似的風險提醒功能。在15分鐘的“轉賬冷靜期”內,用戶有時間儘量覈實收款方的身份,仔細想想是否存在風險。“轉賬冷靜期”解除後,可以根據覈實後的情況,選擇是否繼續支付。

“這些舉措有利於防止電信詐騙導致的轉賬,也是爲防止一些用戶的誤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前金融系統追求轉賬的實時性,但對風險操作保留一個緩衝期,對用戶是有利的。”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過,也要考慮到此舉會降低用戶到賬效率,影響消費者體驗,因此也建議支付機構在轉賬攔截期,對收款方用戶進行必要提示。

厲行“斷卡”

一面是風險攔截,一面還有“斷卡”行動。

近日,有關“部分用戶提現失敗”的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一銀行深圳地區的借記卡微信提現失敗,支付寶無法轉賬,賬戶狀態顯示爲凍結。另外還有多家銀行也有類似情況,部分銀行網點甚至排起了解凍的長隊。

據瞭解,此次銀行卡凍結與“斷卡”行動有關,被凍結主要是因爲系統認爲存在風險。

所謂“斷卡”行動,其實是爲了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的違法犯罪。

目前,多方監管加碼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尤其是近一兩年,不管是銀行機構還是支付公司均在持續響應監管,並開展多輪“斷卡”行動。“其目的主要在於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鞏固反洗錢工作。”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電信詐騙、跨境賭博、洗錢等犯罪行爲均離不開資金流,包括賬戶體系與支付,因此銀行賬戶、支付環節及對應的銀行機構、支付機構等成爲監管關注的工作重點。

“很多時候,還有一些非法販賣的電話卡、銀行卡,成了網絡電詐案件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也爲反洗錢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年來監管推動銀行和非銀支付機構進行“斷卡”行動,清查存量卡,實際上正是爲了從根源上打擊相關的詐騙違法犯罪活動,降低網絡詐騙案件發案率。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不少用戶也會反饋機構方面一些凍結行爲,也有可能誤傷正常用卡需求,且解凍手續繁雜,帶來極大不便。

蘇筱芮指出,對於被凍結的用戶,需要根據銀行、支付機構指引進行操作認證。但確實也應注意到,一些機構攔截的“精度”不夠,部分地區部分機構出現大面積凍結情形,需要在提升精細化封控的同時,爲用戶尤其是異地用戶的線上化解凍、銷卡等提供便利。

對此,一支付公司高管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建議道:“對於賬戶被凍結的持卡人,最好的方式是與發起凍結的公安機關聯繫,向公安機關提供相應的憑證,洗清自己的嫌疑之後申請解凍賬戶。更重要的是,爲了防止自己的賬戶被凍結,一定要注意用卡安全,不將自己的賬戶出租、出借,不參與跑分、刷單、套現等違法違規行爲,不用個人賬戶結算對公資金、沒有交易背景的大額資金。”

防詐有道

事實上,爲了阻止詐騙行爲對被害人造成財產損失,支付機構也在持續構建有效識別惡意賬號和交易的安全風控系統。

例如前述支付公司高管人員就表示,爲了打擊新型網絡詐騙,公司一般會對特約商戶進行嚴格審覈,從源頭上確保交易的真實;同時進行事中監控,包括建有反洗錢和反欺詐系統,對交易進行準實時監測;此外還有專門的客服團隊處理持卡人的投訴,相關線索有專門的人員跟進,有風控人員負責公檢法部門的協查,及時反饋相關信息並按照司法部門的要求對資金和賬戶進行處置。

王蓬博則進一步說道,防範詐騙實際上不光是金融機構的事情,電信、公安等部門一樣需要承擔重要責任,除了依法規範制度層面,嚴格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濫用之外,還要強化監管,加強對民衆的宣傳和教育,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另從用戶角度來看,蘇筱芮認爲,消費者需要做到“不輕易聽信、不隨意轉賬”,妥善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輕易對外泄露,不參與出售、出借賬戶等行爲;並加強自身風險管理意識,對長時間不使用的賬號要及時註銷。

盤和林則提到,反洗錢、反詐騙光靠“斷卡”和“轉賬冷靜期”還不夠,後續,一方面機構還要讓用戶有更加便捷的渠道瞭解自己有哪些卡片,無論是用戶註銷卡片還是凍結解凍,若線上實名認證技術可行,是否可讓用戶線上解凍,提高便利性?另一方面,“轉賬冷靜期”規則也有必要保護收款方,對於轉賬過程中取消的行爲,資金可以由平臺暫扣,待了解是詐騙還是合理履約金再決定款項歸屬,這是爲避免針對收款方的新型詐騙。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