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道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8月14日發表題爲《歐盟的三個教訓》的文章,作者是瑪利亞·索諾薩。全文摘編如下:

塔利班在阿富汗執政已滿一年,歐洲仍在從阿富汗問題上吸取教訓,並在動盪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尋求戰略自主權。

“有時有些事件會催化歷史、促進突破。我認爲阿富汗就是其中之一。”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在喀布爾落入塔利班政權手中幾天後作出了這樣的分析。2021年8月,全球見證了美國和北約撤離這個中亞國家。

喀布爾機場倉促而混亂的撤離讓歐洲人陷入尷尬。他們沒有指揮權或手段來影響決策,並且受美國士兵的指揮,這在布魯塞爾的走廊上揚起塵土。

歐盟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在遭到特朗普的破壞之後纔剛剛開始恢復。跨大西洋的傷疤仍觸目驚心。特朗普在白宮的所作所爲令歐洲開始意識到制定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的必要性。“歐洲人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強調。拜登的到來成爲布魯塞爾的一個“氧氣瓶”。

發展獨立於其傳統盟友美國的戰略自治的趨勢早已在布魯塞爾啓動,但直到撤軍阿富汗,歐盟纔開始將迄今爲止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提出名爲“戰略指南針”的行動計劃。擁有自己的議程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不受美國利益的約束——是歐盟在阿富汗問題上吸取的第一個教訓。

然而,在外交、安全和國防政策方面的雄心壯志總是與現實背道而馳。歐洲項目的架構使這些方面成爲最複雜的集成。讓·莫內等歐盟創建者早就夢想建立一個擁有自己的安全和國防體系的歐盟。但幾十年後,有幾個因素繼續阻礙這一夢想的實現。外交決策中的一致規則削弱了歐盟。成員國在有關其邊界或安全方面的權力做出讓步時會懷着很猜忌的態度。此外,27國中的每一個都是不同歷史經驗的結果,因此它們對未來威脅的解讀不同。缺乏共同的世界觀是最大的掣肘。

由於這些原因,在美國的庇護下,歐盟一直相對舒適。在過去50年裏,成員國經歷了非軍事化和軍費削減的過程。現在試圖擺脫美國的指手畫腳是歐盟吸取的第二個教訓。但像波蘭或愛沙尼亞這樣的國家仍捍衛現狀,因爲它們在美國的庇護下感到更安全,可以免受鄰國俄羅斯的威脅。

歐洲人從阿富汗問題上吸取的第三個教訓是他們願意執行什麼樣的任務以及出於什麼目的。阿富汗問題在北約歷史上形成的污點恰恰是北約從該國撤軍卻沒有實現其主要目標之一——爲一個民主、可治理和穩定的國家奠定基礎。

阿富汗落入塔利班手中7個月後,俄烏爆發衝突。這場衝突一直是歐盟發展成爲全球主要參與者的興趣的另一個催化因素。“我們見證了地緣政治歐洲的誕生。”博雷利在衝突爆發幾天後表示。

戰爭重回舊大陸,使阿富汗問題曾爲歐洲人帶來的困境、矛盾和挑戰重現。隨着衝突的發展,歐洲在獨立於美國的進程中又後退一步,對基輔的政策與白宮過於一致,讓場面很難看。博雷利在2019年接過了歐洲外交的指揮棒。一場混亂的撤軍、一場大流行和一場衝突,使他不得不延續三年前承擔的使命:歐盟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強有力的聲音。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