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故宫博物院

那一年,科举,

少年英才的王安石,金榜题名。

而后,

兢兢业业,政绩斐然,

一举入京,辅佐朝政。

那时的他,应该从未想过,

十六年后,

一位“叛逆”的苏姓少年,

竟会与自己纠葛一生。

同样的二十岁,少年弱冠,

苏东坡和王安石,

开启了开局相似的人生。

然而,跌宕起伏数十载后,

一个,在官场呕心沥血,

一个,于山水漂泊半生。

当苏轼遇上王安石,才发现,

人生之路,须得亲自践行。

平淡安康是一生,起起伏伏亦然,

但无论怎样,

都各有各的精彩。

01

开局相似,注定纠葛一生

关于苏王两人的二十岁,

或许,用孟郊的诗句来形容最为合适: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间少年,天资聪颖,

一场科举,锋芒毕露。

同样是弱冠之年,

王安石和苏轼的名声,

先后响彻京城。

与很多铁了心想要靠近君主的官场之士不同,

淮南节度使任满后,

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

而是转身扎根基层,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历练。

正是因为这十年的基层经验,

才造就了后来轰轰烈烈的变法。

年少的介甫,依旧是那个写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有志青年,

但他的人生,不只有豪情,

更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沉淀。

突然想到,那句曾经刷屏的《人民日报》金句:

一切伟大成就,

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一切伟大事业,

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初涉宦海的王安石,深谙这一道理,

于是,他选择缓步向前。

相比于王安石的沉稳,

后起之秀苏东坡,便显得“张扬”了许多。

“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

彼时的苏轼,一出场,

就官拜翰林学士。

都说“伴君如伴虎”,

但颇有些轻狂之气的他,

并未在君主面前收敛锋芒。

仕途的“狂”,似乎预示了未来的“落”,

属于苏东坡的人生之路,

在此刻,注定起伏。

不过,仅仅就苏王二人而言,

同样的二十岁,同样的科举,

种种奇妙的巧合,

似乎注定了此后的缘分。

两位似有同频却又各持己见的才人,

正式开始了“相爱相杀”的一生。

图:张大千《东坡笠屐图》

02

选择不同,是敌也是友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前半句为王安石作

秋花不比春花落,留于诗人仔细吟。
——后半句为苏东坡答

或许,这首《咏菊》,

便是两人“相爱相杀”的最好证明。

一个,是兢兢业业潜心变法的“劳模”,

一个,是满腹经纶独树一帜的“天才”,

两个政见不同的人相遇,

属实是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尽管他苏东坡张狂任性,

但惜才的王安石,依旧倾佩他的才华,

同样,初入官场的东坡,

也仰慕着介甫的德高望重。

二人的关系,矛盾中

又带着独属于文人的惺惺相惜。

在不同的立场背后,

是一场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争。

然而,这场君子之争,

在王安石变法的那一年,悄然改变

介甫一方,主张借由变法富国强兵,

而保守派苏轼,却认为此行操之过急。

正是这场变法,

让深藏的矛盾彻底暴露;

也正是因为这场变法,

让亦敌亦友的二人,一别数十年。

接下来的故事,皆已镌刻于历史。

一生浮沉于宦海的王安石,

兢兢业业,大展变法宏图;

而一生漂泊于山海的苏东坡,

三起三落,终是隐入凡尘。

站在今人的角度,回首往事,

或许,

穿上官袍的二人,是针尖对麦芒,

而摘下乌纱帽后,那份自心底而来的情愫,

却未曾削减。

作为北宋文坛最耀眼的明星,

他们有着相似的开局,

虽立场不同,但褪去外界身份,

对于艺术的共同追求,

终能填补政见上的鸿沟。

世间的很多关系,大概都是如此,

无所谓对错,只在乎选择。

在这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世界里,

能有一亦敌亦友之人伴于身侧,

想来,也是人间一大幸事。

03

暮年回首,人生精彩绝伦

悠悠岁月数十载,

转眼山河已是秋。

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豪气,

将人生之味品尝过大半的二人,

终于在满头白发的暮年,见了最后一面。

就像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写的那样,

旧时故人,再一次见面,

执手相看泪眼,只剩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感慨。

昔年矛盾也好,戏谑也罢,

终不及此时的促膝长谈,侃佛论道。

此时的介甫和东坡,

不再是旧时的身份,

只是一对久未见面的老友,

在一起畅谈感兴趣的话题。

从前的是非恩怨,都成了过眼云烟,

所谓“君子一笑泯恩仇”,大抵便是如此。

蓦然回首来时路,往事一幕幕,

揽辔中原也好,纵情山水也罢,

都是一样的精彩绝伦

由古观今,我们的人生,

同样是一个在选择中不断推进的过程。

选择不同,路不同,

但无论是怎样的人生路,

这短短数十载,都须得昂首,

须得无悔。

就像电影《大鱼海棠》中说的那样: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终将失去,
你不妨大胆一点。
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这或长或短的人生,终有限度,
不妨,肆意向前。

体悟人生之百味,
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
只愿暮年回首,

来路繁花依旧。

苏王二人的故事,已流传千年,

但你我的人生之路,却刚刚起步。

每一步选择,都将触发不同的故事,

但无论是怎样的故事,

人生,都各有各的精彩。

轰轰烈烈的一生也好,

平平淡淡几十载也罢,

或伟大,或渺小,

只要记得走好每一步路,

无论怎样的人生,

都同样值得歌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