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故宮博物院

那一年,科舉,

少年英才的王安石,金榜題名。

而後,

兢兢業業,政績斐然,

一舉入京,輔佐朝政。

那時的他,應該從未想過,

十六年後,

一位“叛逆”的蘇姓少年,

竟會與自己糾葛一生。

同樣的二十歲,少年弱冠,

蘇東坡和王安石,

開啓了開局相似的人生。

然而,跌宕起伏數十載後,

一個,在官場嘔心瀝血,

一個,于山水漂泊半生。

當蘇軾遇上王安石,才發現,

人生之路,須得親自踐行。

平淡安康是一生,起起伏伏亦然,

但無論怎樣,

都各有各的精彩。

01

開局相似,註定糾葛一生

關於蘇王兩人的二十歲,

或許,用孟郊的詩句來形容最爲合適: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此間少年,天資聰穎,

一場科舉,鋒芒畢露。

同樣是弱冠之年,

王安石和蘇軾的名聲,

先後響徹京城。

與很多鐵了心想要靠近君主的官場之士不同,

淮南節度使任滿後,

王安石放棄了京試入館閣,

而是轉身紮根基層,

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歷練。

正是因爲這十年的基層經驗,

才造就了後來轟轟烈烈的變法。

年少的介甫,依舊是那個寫下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有志青年,

但他的人生,不只有豪情,

更多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沉澱。

突然想到,那句曾經刷屏的《人民日報》金句:

一切偉大成就,

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

一切偉大事業,

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初涉宦海的王安石,深諳這一道理,

於是,他選擇緩步向前。

相比於王安石的沉穩,

後起之秀蘇東坡,便顯得“張揚”了許多。

“有李太白之風流,勝曹子建之敏捷”,

彼時的蘇軾,一出場,

就官拜翰林學士。

都說“伴君如伴虎”,

但頗有些輕狂之氣的他,

並未在君主面前收斂鋒芒。

仕途的“狂”,似乎預示了未來的“落”,

屬於蘇東坡的人生之路,

在此刻,註定起伏。

不過,僅僅就蘇王二人而言,

同樣的二十歲,同樣的科舉,

種種奇妙的巧合,

似乎註定了此後的緣分。

兩位似有同頻卻又各持己見的才人,

正式開始了“相愛相殺”的一生。

圖:張大千《東坡笠屐圖》

02

選擇不同,是敵也是友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前半句爲王安石作

秋花不比春花落,留於詩人仔細吟。
——後半句爲蘇東坡答

或許,這首《詠菊》,

便是兩人“相愛相殺”的最好證明。

一個,是兢兢業業潛心變法的“勞模”,

一個,是滿腹經綸獨樹一幟的“天才”,

兩個政見不同的人相遇,

屬實是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儘管他蘇東坡張狂任性,

但惜才的王安石,依舊傾佩他的才華,

同樣,初入官場的東坡,

也仰慕着介甫的德高望重。

二人的關係,矛盾中

又帶着獨屬於文人的惺惺相惜。

在不同的立場背後,

是一場平淡如水的君子之爭。

然而,這場君子之爭,

在王安石變法的那一年,悄然改變

介甫一方,主張藉由變法富國強兵,

而保守派蘇軾,卻認爲此行操之過急。

正是這場變法,

讓深藏的矛盾徹底暴露;

也正是因爲這場變法,

讓亦敵亦友的二人,一別數十年。

接下來的故事,皆已鐫刻於歷史。

一生浮沉於宦海的王安石,

兢兢業業,大展變法宏圖;

而一生漂泊于山海的蘇東坡,

三起三落,終是隱入凡塵。

站在今人的角度,回首往事,

或許,

穿上官袍的二人,是針尖對麥芒,

而摘下烏紗帽後,那份自心底而來的情愫,

卻未曾削減。

作爲北宋文壇最耀眼的明星,

他們有着相似的開局,

雖立場不同,但褪去外界身份,

對於藝術的共同追求,

終能填補政見上的鴻溝。

世間的很多關係,大概都是如此,

無所謂對錯,只在乎選擇。

在這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世界裏,

能有一亦敵亦友之人伴於身側,

想來,也是人間一大幸事。

03

暮年回首,人生精彩絕倫

悠悠歲月數十載,

轉眼山河已是秋。

褪去了年少時的輕狂豪氣,

將人生之味品嚐過大半的二人,

終於在滿頭白髮的暮年,見了最後一面。

就像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描寫的那樣,

舊時故人,再一次見面,

執手相看淚眼,只剩下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感慨。

昔年矛盾也好,戲謔也罷,

終不及此時的促膝長談,侃佛論道。

此時的介甫和東坡,

不再是舊時的身份,

只是一對久未見面的老友,

在一起暢談感興趣的話題。

從前的是非恩怨,都成了過眼雲煙,

所謂“君子一笑泯恩仇”,大抵便是如此。

驀然回首來時路,往事一幕幕,

攬轡中原也好,縱情山水也罷,

都是一樣的精彩絕倫

由古觀今,我們的人生,

同樣是一個在選擇中不斷推進的過程。

選擇不同,路不同,

但無論是怎樣的人生路,

這短短數十載,都須得昂首,

須得無悔。

就像電影《大魚海棠》中說的那樣:
這短短的一生,我們終將失去,
你不妨大膽一點。
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這或長或短的人生,終有限度,
不妨,肆意向前。

體悟人生之百味,
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
只願暮年回首,

來路繁花依舊。

蘇王二人的故事,已流傳千年,

但你我的人生之路,卻剛剛起步。

每一步選擇,都將觸發不同的故事,

但無論是怎樣的故事,

人生,都各有各的精彩。

轟轟烈烈的一生也好,

平平淡淡幾十載也罷,

或偉大,或渺小,

只要記得走好每一步路,

無論怎樣的人生,

都同樣值得歌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