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1

利益格局是一张网,层层牵动、环环相扣,这张网老大已经看见,发现不对了,然后干不掉

文丨张鹏
编辑丨易家成

01

二代接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是战略管理吗?有,但优先级没那么高。

上次有个朋友跟我说,它本质上是权谋问题,我觉得这个判断非常精准。

权谋这个词,可能很多人听起来会觉得有点“阴暗”,我自己以前也这样觉得。但后来了解和亲自操盘一些案例之后,我有了新的认识。

古代有些权臣或者诸侯(比如曹操、曾国藩等),明明已经那么有实力了,为什么不愿意推翻皇帝,或者不敢推翻皇帝?

因为推翻皇帝意味着你要重新做一次利益分配,这时候就会触犯到很多的人既得利益。

企业二代接班的情况其实很像,帮二代接班,我们干的就是重新分配的事。

一家中小企业的二代,上位之后推行新的政策,却遭到抵制。

老臣心里想的是:你一上来就动了我的蛋糕,你老爸在的时候都没动,你一个小B崽子凭什么动?我不“弄死”你才怪。最后二代痛下决心,不惜“杀人立威”,开掉几个刺头,才真正站稳脚跟。

一家百亿级企业,老板想传给儿子,传不下去。因为他作为“太上皇”,虽然啥也不管,但是下面的人还是都听他的。这个儿子现在都快得抑郁症了。

还有一家千亿级的公司,二代底下配了十几二十个战略顾问,都是从麦肯锡这种层级的咨询公司挖来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但很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那些大公司真正缺的,绝对不是战略和管理。让老板感到棘手的问题是,现有的利益格局太难打破了

所以二代接班的核心是权谋问题,是如何让旧的利益格局,向新的利益格局平稳过渡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说,帮二代接班的顾问,就相当于古代的“帝师”。

成功的帝师像姚广孝,教朱棣把烂牌打好;失败的帝师像黄子澄,教朱允炆把好牌打烂。

02

一旦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事情都会变得很难办。

不光是二代接班,一代改革也是如此。

连陆奇这样的人物,在百度都活不下去。我们老实讲,自己评估一下,跟陆奇比,能力还是差一点的吧?别人是差点当上微软CEO的人,也搞不定这个事儿。

所谓利益格局,根本都不是说围绕某个大人物的利益链条。如果只是某个人一家独大,老大早就把他干掉了。

实际上,利益格局是一张网,层层牵动、环环相扣,这张网老大已经看见,发现不对了,然后干不掉

比如我们上次碰到的一家企业,难道一代不想把那几个老销售干掉吗?为什么还要反过来拿30%的股份稳住他们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退,他的孩子不管是谁上位,根本都hold不住。

那些人已经不是价值创造者,本质上是食利层,或者叫权贵阶层——老子当初跟着你爹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现在即使老子啥活都不干,也得拿最多的钱。

不光是企业,连国家和社会都会遇到这种问题。

前几年,有人把这种现象叫“熵增”,但是解决方案的know how只是归结到组织变革,真TMD文雅和隐晦。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黄奇帆一直在推一个概念,叫TFP(全要素生产率)

他说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有多“大”的标准,而TF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有多“强”的标准。

TFP有三个最核心的要素,一个是效率改善,一个技术进步,还有一个规模项目。

黄奇帆说,规模项目我们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这一块,做得还不够。这里面最需要做的,就是分配机制的改变

目前掌权者和资本方拿了最多的钱,然后奋斗者和创造者拿的钱还比较少。黄奇帆是希望这个钱更多地往后者的方向去流动,因为前者是分配存量的,而后者是创造增量的。

华为倡导的分钱逻辑,不也是这样吗?

03

(声明:华为管理经验博大精深,作为一个非著名咨询顾问,华为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华为,以下观点仅为阅读自称跟华为有关系的作者的书籍和文章、访谈自称跟华为合作过的老师及管理层之后所形成的理解,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问题还不太一样,小公司往往是没想明白,大公司往往是想明白了但是做不了

像华为这样体量的公司,他们真正碰到的问题不是说老板没思路,而是有些工作他们自己落不下去。

华为很早就想清楚了利益分配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到现在依然是“以奋斗者为本”,利益分配一定要倾向于持续奋斗者。

这件事其实是很多公司做大之后都想干的,但是大部分都没干成,或者已经干不了了,最后就成了以资本方、以权力方为主。

华为和链家是怎么做的?花高价请大型咨询公司派大部队进场。据说华为请IBM花了20个亿,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利润。

文章图片2

咨询公司的大部队,干的就是雇佣兵的工作,或者说得更犀利一点,是锦衣卫的工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直接把部门总监给你开了

链家当年也是请IBM做的咨询项目。其实左晖老早就想得非常清晰,咨询公司讲的每个点他都想过,但是他干不了这件事儿。

这个时候,IBM几百个顾问进场,一层层地给你陪着,这几百人把这个事情全部给你落实了——把流程给你搭起来,标准给你建起来,然后里面该抓的人抓了,该打的人打了,最后这个事情就成了。

华为请IBM的时候,可能有几千人进场,干的也是这个活,客户是认可这个价值的。

04

我现在回顾,我原来做某猪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的。

某猪才是个百亿级估值的独角兽公司,其实老板啥事儿都想得明白,可他在推的时候也很痛苦。他推不下去,所以当时是雇了十几个咨询来帮他干这件事儿。

但是呢,其实我自己认为,能落地的还是少,所以当时我也觉得很痛苦。

跟大型咨询公司相比,我们团队目前没有那个组织能力和团队配置,去调动几百人、上千人来做那么大的项目,通过人海战术把老板的想法全部落地。

目前我们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定战略出策略还有执行督导这一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块我们是hold得住的。

所以这些年,我们做中小企业的组织变革和二代接班,成功案例非常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