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上線20天,票房破25億,成爲迄今爲止2022年院線票房第三,僅次於春節檔《長津湖之水門橋》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成爲《流浪地球》之後又一中國科幻片力作,也重新燃起了中國科幻片的熱情。

這部影片的第一齣品方來自以喜劇片闖天下的開心麻花,8月18日,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獨行月球》製片人劉洪濤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專訪時表示,當初並不是因爲科幻題材纔去做《獨行月球》,而是看中了這是個好故事,“最初籌備《獨行月球》是在2018年初,那時候還沒有《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也沒有那麼火。只要是一個好故事我們就敢做,只是這次正好是科幻,如果下次遇到運動、體育的好故事我們也是會做。”

對於市場對開心麻花內容套路化的質疑,劉洪濤表示,做讓人感動、讓人歡樂的喜劇,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但這不是套路化,我們一直在嘗試創新,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我們不希望我們的藝術風格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希望未來再有新電影的時候,能告訴大家開心麻花在做一部新電影。”

以下爲專訪內容摘編:

新京報:目前《獨行月球》上映20天,票房已經超過25億,這個票房表現在你的預期之內嗎?對該影片還有哪些期待?

劉洪濤:票房重要但不能是衡量一個影片唯一的指標,我們做電影的,做出來一切就都交給觀衆去評判,我自己其實不會過分地關注這些。

新京報:剛剛論壇提到開心麻花的作品整個是系列化的,市場上也有聲音說開心麻花的影片“套路化”,您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劉洪濤:我們通常說的系列電影是指人物或故事連貫,像《唐人街探案》像《復仇者聯盟》,比起說一個系列,我覺得開心麻花更像一個品牌,我們所有的產品內容都是圍繞品牌來打造,是一種給大家傳遞快樂正能量的一個品牌。

其實我們一直在創新,希望每一步都對前一步有所超越,倒沒有說形成自己的套路,但是做喜劇是會堅持下去的,做讓人感動、讓人歡樂的喜劇,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

新京報:《獨行月球》推動了中國科幻+喜劇的新模式,開心麻花在做電影的時候是如何創新的?以後會想要做什麼題材的電影?

劉洪濤:我們希望方方面面的創新,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我們不希望我們的藝術風格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是一個爆笑喜劇,我們第二年推出的《驢得水》是一個荒誕喜劇。所以完全不一樣,類型風格也完全不一樣,但我們依然敢於去做這個事情。

《獨行月球》也是,都說我們做了一個新的類型,科幻+喜劇,但其實我們做的時候並不是衝着類型題材來的,而是以故事爲主、以劇本爲主。最初籌備《獨行月球》是在2018年初,那時候還沒有《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也沒有那麼火。只要是一個好故事我們就敢做,只是這次正好是科幻,如果下次遇到運動、體育的好故事我們也是會做。

如果看到什麼火做什麼,那是跟風,跟風肯定是不行的,跟風就是落後。我們希望未來再有新電影的時候,能告訴大家開心麻花在做一部新電影。

新京報:開心麻花做到現在已經形成了自己的IP,從最開始的《夏洛特煩惱》到現在的《獨行月球》,這個過程中口碑也是有好有壞,“含騰量”也成爲大家衡量影片好壞的標準,如何延長開心麻花這個IP這個品牌生命力呢?

劉洪濤:保持生命力也就是說品牌要保持持續推出優秀作品的能力。其實藝術創作有一個問題,就是波動性很強,全世界都這樣,我們也打破不了這個規律,但是我們依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創新。

但要保證每一個片子出來大家都滿意,這個確實是很難的事情。觀衆對我們的批評也好,鼓勵也好,我們都會看到,只能說化作下一步的動力。

新京報:8月18日博納影業完成了敲鐘儀式,前不久檸萌影業也通關上市,此前開心麻花也嘗試上市,接下來在上市方面有什麼計劃嗎?

劉洪濤:我們還是先做好自己,把自己成長爲一個穩定的公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宋美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