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在全民健身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飛盤、腰旗橄欖球、陸地衝浪、槳板、騎行等小衆體育運動逐漸進入大衆視野,這些新潮運動不僅調動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還拉動了體育消費,促進了體育產業發展。

陸地衝浪、槳板、腰旗橄欖球、飛盤……近來,不少人發現,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多了一些新奇有趣有時都叫不上名字的小衆體育運動,而且關注度還挺高。這些新潮運動不僅調動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還拉動了體育消費,促進了體育產業發展。

相比籃球、足球、乒乓球等耳熟能詳的大衆體育運動,小衆體育運動在我國的參與度並不高,即便是新晉網紅飛盤,其國內玩家也只有50萬人左右,槳板運動長期參與人數僅有10多萬人。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全民健身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小衆體育運動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正在成爲越來越多人運動健身的新選擇。

快速出圈

8月初的天氣炎熱,但人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烈日炙烤之下,北京朝陽公園北側的湖面上,可以看到不少人穿着救生衣,戴着帽子和墨鏡,站在一塊塊大大的漂浮板上,手持長槳,划動浮板慢慢前行——這便是近來超火的槳板運動。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曹琳一直很喜歡水上運動,但是因爲疫情影響,很久沒出去潛水和衝浪了。這段時間,她頻繁看到槳板運動刷屏,感覺很有意思,馬上從網上訂了一塊板,還沒收到貨就已經等不及來湖邊先體驗一把了。

“下水前教練會教一些上板和划行技巧。槳板浮力很大,穿上救生衣,安全還是有保障的。最關鍵的是要做好防曬和手機防水。”曹琳對記者說,槳板跟市面上其他類別體育活動的均價差不多,200元至300元一次。裝備方面,一塊入門級別的槳板幾百元就可以搞定,還是比較“親民”的。

記者注意到,此次小衆體育運動“躥紅”呈現多點爆發態勢:不僅飛盤、槳板、騎行、陸衝等加速成長,攀巖、滑板、帆船、冰球等也蓄勢待發。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420多家槳板運動相關企業,槳板俱樂部有127家,飛盤相關企業有120餘家;各平臺也紛紛推出了特色活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比如,線上體育平臺Keep就舉辦了多場飛盤及Plogging(邊跑步邊撿拾垃圾)爲主題的線下活動,並將陸續爲用戶提供槳板、瑜伽、滑板、城市騎行等新鮮、有趣、優質的線下活動。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白宇飛認爲,在現階段城市受到限制,上規模的羣衆體育活動開展頻次顯著降低,在室內場館鍛鍊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風險,三個因素疊加確實對民衆的健身休閒需求有所抑制,人們迫切需要找到一些可在戶外進行、組織召集較爲容易、進入門檻不算太高、單次活動參與人數不會太多的運動項目,飛盤、腰旗橄欖球、陸衝、槳板、騎行等由此進入大衆視野。

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在消費升級過程中,人們對體育運動多元化需求不斷提升。白宇飛指出,一般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體育產業會迎來大爆發,人們對非傳統型體育活動的接受程度也大幅增強,個別項目甚至成長爲不容忽視的細分產業。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並在2020年和2021年實現穩步增長,小衆運動在這兩年的火爆是符合體育產業發展規律的。

社交推動

如果不是在社交平臺上頻繁刷到飛盤運動的圖片,王真子還不知道有這麼一項有趣的運動。

去年剛剛大學畢業的王真子現在在北京通州區居住工作。今年4月,她開始玩飛盤,在體驗了多傢俱樂部後,她最終選擇了一家比較專業的飛盤俱樂部,每週固定時間參與活動。她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俱樂部會採取兩種收費方式:按次結算,平均每人每次80元至130元不等,這其中包括場地費和拍照費;還有集訓課程,費用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由於飛盤獨特的社交屬性,拍照成爲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王真子說,一般一場運動會持續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俱樂部會請專業攝影師給每個人拍攝運動照片,供大家挑選。

在參與飛盤運動的過程中,王真子發現,飛盤玩家一次性消費的比較多,100元錢左右一次的活動,不僅可以運動而且收穫了美圖,很划算。但是,真正熱愛這項運動的玩家,注意力更多集中於怎麼提升技巧,一次燃脂多少等。初衷不同需求也不同,王真子認爲,如果真想持續地玩好飛盤,還是應該加入一些正規的俱樂部或者培訓機構。

在小衆運動興起的背後,我們不難看到社交媒體的身影。小紅書發佈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顯示,飛盤相關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4倍,腰旗橄欖球筆記發佈量在今年3月份迎來爆發式增長,而後者前不久還作爲候選項目進入了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大衆點評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以來,陸地衝浪的搜索量比年初上漲12倍,關於陸地衝浪相關的評價增幅達到了380%。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馮珺認爲,正是得益於頭部社交媒體的力推,小衆體育運動纔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海量關注,並帶動一部分羣體加入嘗試,繼而在平臺上進行展示和分享。隨着朋友圈的騎行照持續刷屏,小紅書上飛盤相關筆記數量直線飆升、抖音上腰旗橄欖球小視頻精彩不斷,吸引了更多人蔘與到這些運動之中。如此循環,頭部社交平臺增加了註冊用戶、鞏固了市場地位,大衆找到了新的健身項目和情緒表達出口,小衆運動原有社羣的運營能力大幅提升,相關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最終形成了飛盤潮、騎行熱等現象級事件。

融入生活

“很累,很辛苦,但很享受這個過程!”7月的一個週六,北京豐臺區居民張雯結束了10多個小時的夜爬返回家中,她會在週日好好休息調整以保證週一可以正常上班。

張雯告訴記者,所謂夜爬,就是夜間爬山。她這次的目的地是河北赤城縣東猴頂,京北最高峯,一路走下來約36公里。她和同伴會選擇前一天深夜開爬,第二天中午結束,早晨還可以看日出。

張雯說,爬山運動相對小衆,尤其是時間長距離遠的旅途,需要一定的體能基礎和日常有針對性的力量訓練,以保證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穩定,能達到這個標準的玩家就更少了。她每次出門前,都會提前做好攻略,設計好路線,帶好必備的食物和保暖裝備。

張雯坦言,之所以喜歡爬山,是因爲這項運動更考驗耐力和意志力。同時,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也避免了運動中的枯燥無味。現在,她基本每一兩週就會出門爬一次山,而且會期待挑戰更有難度的山,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快樂以及健康的體魄。

騎行也是目前廣受歡迎的一項小衆戶外運動。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石芫鄉金盤村的彩色騎行道上,有不少戴着頭盔,穿着五顏六色防曬服的騎行者,“唰”地穿行而過,快速消失在蜿蜒的山間。近年來,熱愛騎行的人越來越多,騎行道上留下了他們的矯健身影。

有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騎行運動相關企業2700餘家,有騎行俱樂部690家。在白宇飛看來,這輪騎行熱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將自行車作爲單純的通勤工具不同,它可以理解爲進入新發展階段,從全面實現小康向共同富裕邁進的新徵程上出現的一種生活體育潮流,代表着一種生活方式的迴歸,同時也是在建設健康中國、體育強國背景下的一種覆蓋全年齡段的體育運動方式,非常契合現代人的生活觀和消費觀。

目前,小衆體育運動還面臨發展不夠規範、標準規則不健全、缺乏穩定消費羣體等一系列問題。對此,白宇飛指出,小衆體育運動消費旺盛的前提是該項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這需要政府、協會、學校、媒體、社羣、俱樂部、廠商等聯手共推,從政策引導、賽事籌辦、活動組織、教育培訓、氛圍營造、場地管理、產品供給等方面不斷髮力,深挖市場潛力、精準供需匹配、完善服務體系、打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讓小衆體育運動爲全民健身不斷注入新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