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核心提示」

在衝浪、滑雪後,飛盤成爲年輕人們的“新寵”。打開小紅書、朋友圈,精緻下午茶已經略顯過時,身穿leggings手拿飛盤纔是潮人標配。一個小小的圓盤有何魅力,爲什麼能讓年輕人如此上癮?這一股飛盤熱又會給運動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作者 | 趙若慈 編輯 | 劉楊

來源:豹變(ID:baobiannews)

“玩狗不如當狗”“一開始我玩的時候不太懂,還特意借了條狗”,《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中,脫口秀演員小北玩飛盤的段子,讓這項運動開始出圈。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很多人選擇出門露營。而在露營的時候,《豹變》發現,年輕人除了會帶上天幕、帳篷和燒烤爐,也會帶上一個飛盤,在閒暇的午後時光享受“狗狗的快樂”。

根據小紅書今年發佈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在過去的一年裏,飛盤相關內容的發佈量同比增長了6倍。在小紅書搜索“飛盤”相關筆記,已經高達6萬餘條,除了飛盤基礎教學視頻,很多人還會分享自己的飛盤穿搭、曬自己的設計款飛盤。

冬日滑雪,夏季衝浪,當代年輕人在戶外運動的探索上從未止步。爲何飛盤可以成爲年輕人當下的新寵?對商家們來說,飛盤的“錢景”如何?

當年輕人愛上“接盤”

後疫情時代,人們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從而掀起了一陣全民“運動熱”。

室內有劉畊宏線上直播,戶外有組團徒步、騎行和扔飛盤,積極健康的運動正在替代喝酒蹦迪,成爲當代年輕人逃離壓力的主要娛樂方式。

在大廠工作的康康是典型的996社畜,平常在家和公司兩點一線,偶爾空閒就只想在家躺平。北京疫情居家辦公後,線上的溝通更模糊了他生活和工作的邊界,半夜12點開會成爲了居家辦公常態。後來他在社交平臺刷到了飛盤,決定去“嘗試一下”。

康康告訴《豹變》:“盤一飛起來,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在接盤傳盤、擺脫防守上,至少在那一兩個小時裏,可以完全不想KPI、OKR、週報日報,飛盤讓我感受到片刻的自由。”

和需要專業裝備、專業訓練的滑雪、衝浪不同,飛盤的低門檻、場地不受限成爲許多新手快速入坑的原因。

如果僅僅作爲休閒娛樂,只要一個幾十塊錢的盤和一雙便於跑步的鞋子,無論是在小區樓下活動區、學校的操場還是城市公園的草坪,飛盤都可以被靈活拋擲。

新晉飛盤愛好者大莉平日總是自稱“肥宅”,在和《豹變》交流時,她說:“我第一次玩飛盤就像愛麗絲跳進兔子洞,進入了一個新世界。以前週末會和朋友喫喫喝喝拍照片,實在是有點無聊,現在一到週末就期待能和大家約飛盤,這麼一算倒是省了不少錢,還鍛鍊了身體。”

除了飛盤自身的運動屬性,多人合作式的運動方式,還賦予了飛盤社交屬性。

大莉談到,自己其實本來有點社恐,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離自己比較近的一傢俱樂部。回想第一次參加活動的場景,她說:“當時因爲我正手很爛,兩個教練姐姐和其他幾個人都陪我加練,並且一直鼓勵我。”積極友好的俱樂部氛圍給大莉帶來了情緒價值,後來俱樂部的每次活動,大莉都會去參加。

從新手小白到打過幾次比賽,大莉告訴《豹變》:“在露營時和朋友玩玩飛盤,是比較放鬆的狀態。玩的時間久了,就會想要更專業的訓練。打比賽的話,就更需要專業的技術學習和場地。”

職業飛盤或者競技飛盤和其他專業運動一樣,對運動員身體各方面素質要求非常高,包括彈跳、速度、耐力、反應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雖然飛盤上手比較快,但如果想要提升技能,一樣需要花時間去練習基本功。

一場飛盤比賽對體能的消耗極大,所以體能的提高是技能提升的基礎,並且體能的提升並非一日之功,需要穩定持續的訓練,包括核心力量、靈敏度訓練和耐力訓練等。

在北京Hi+飛盤部落的微信羣裏,《豹變》發現,飛盤已經融入愛好者的日常,羣友們經常隨機發起扔飛盤邀約,而爲了更好的“接盤”,許多人加入運動隊伍,在羣裏打卡夜跑、引體向上等基礎訓練。大莉也在羣中,她表示“飛盤讓大家捲起來了”。

從運動精神角度,團隊飛盤是一項禁止身體接觸、自我主持的運動,每個隊員同時也要充當裁判的角色,所以飛盤依賴於每個隊員都遵守公平競賽的飛盤精神。而“盤不落地,永不放棄”則是每個選手在比賽中的追求。

90後飛盤愛好者梁爽告訴《豹變》,原來的她幾乎不運動,自從接觸飛盤之後開始享受陽光,享受在場上奔跑的時刻,“原來‘永不放棄’帶來的爽感比當一隻鹹魚快樂多了”。

飛盤靚照成爲新的流量密碼

今年春天,飛盤熱度上升離不開社交平臺的流量加持。

比如,在小紅書發佈的《2021潮流年度盤點》中,“飛盤”被列爲潮流生活年度關鍵詞之一。去年下半年,不少博主開始在小紅書分享飛盤玩法、飛盤穿搭以及裝備指南。而在微博的“飛盤”話題下,大多數博文都配有參加飛盤活動照片和視頻。

郭郭原本從事設計行業,但天天加班的生活讓他覺得並不快樂,在2015年他決定辭職創業,做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的“嗨跑團”,從服務大衆跑者到策劃品牌跑步營銷,再到品牌和賽事合作等,7年來嗨跑團的業務越來越廣。

今年上半年,郭郭決定將飛盤納入自己的業務,通過小紅書、微博、公衆號等線上渠道宣傳。他告訴《豹變》:“很多人都會被博主好看的照片吸引,在社交平臺po出好看的飛盤照,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人性上的展示欲。”

青春靚麗的飛盤照片成爲新一代社交貨幣。天才少女谷愛凌說:“美麗,是有力量、有自信和健康。”飛盤下的美麗莫不如此。

翻看小紅書“飛盤”詞條下的圖文筆記,幾乎都是俊男靚女英姿颯爽馳騁賽場的靚照,“layout”精彩動態瞬間的記錄,自信爽朗的笑容和照片洋溢着的陽光感,比以往的下午茶擺拍更吸睛。

而爲了更好地服務用戶,許多飛盤俱樂部都會配備專門的攝影師記錄下場上精彩的瞬間,這些照片會在活動結束後統一發到社羣中,郭郭告訴《豹變》:“有時候博主來參與活動,她們往往都對照片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們也僱專業攝影師儘量拍攝高質量圖片。”

如此一來,從一開始用戶被社交平臺的照片吸引,在好奇心和展示欲驅使下參加當地飛盤俱樂部,再到主動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的美照,一條線上宣傳的良性循環路徑就此形成,而飛盤也被貼上了“潮流”“網紅”的標籤。

正如大莉告訴《豹變》:“朝陽很多大一點的俱樂部,每次活動來拍照打卡的妹子們都非常好看,但也會給我這種只是想來專心扔飛盤的人很大心理壓力。”

這種商業化的運作讓飛盤在國內從小衆運動走入大衆的視野,對飛盤的推廣的確功不可沒。

然而,當很多人蔘與活動只爲了拍個照片時,“飛盤精神”是不是開始變味了?對真正熱愛飛盤的朋友們來說,一邊希望飛盤能夠被普及,另一邊又擔心飛盤商業化後很難保持競技的“純粹”。

飛盤有“錢”景嗎?

隨着飛盤不斷商業化,商家們真的能賺到錢嗎?

不同於露營、滑雪、衝浪,動輒就需要買各種裝備,飛盤愛好者的裝備基本一個盤就足夠,頂多再加一副飛盤手套,想要去專業的場地體驗正規的飛盤訓練,也只需要支付俱樂部2小時100元左右的費用。對於玩家,飛盤可以說得上是性價比極高。

飛盤看着普通,但是專業運動飛盤涉及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等多門學科。目前國內專門做飛盤的商家屈指可數。

徐穎峯2008年創立的翼鯤飛盤,成爲亞洲第一個拿到錦標賽級別認證的飛盤品牌,能夠在國際頂級飛盤聯賽使用,如今70%的業務都在海外市場,2020年的營收達到2000萬。2016年,艾克飛盤通過WFDF比賽用盤的標準認證,產品也遠銷海外。

目前來看,國內飛盤市場幾乎是翼鯤和艾克兩家獨大,但潛力巨大國內飛盤市場,或許會吸引更多商家入局。

飛盤的“潮流屬性”吸引不少頂流奢侈品、運動潮牌推出帶有自家logo的飛盤,以吸引年輕消費羣體。比如香奈兒推出售價11000美元的碳纖維飛盤,SUPREME與飛盤鼻祖Wham-o聯名的漸變圖案+漸變色logo設計飛盤,甚至一些新消費品牌也在想方設法吸引飛盤玩家注意,比如三頓半咖啡聯名橘子海推出唱片飛盤,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當下飛盤的火熱,也讓各種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在俱樂部初始發展階段,大部分老闆們也都在“爲愛發電”,飛盤的商業化還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飛盤俱樂部活動主要分爲新人局、進階局和以賽代練局,報名費用基本在90-130元左右,每場次報名人數在20餘人左右。

目前,北京地區舉辦一次飛盤活動的場地價格在500-1000元不等,聘請專業攝影師和教練也是比較大的支出,另外還有隊服、手套、打車等費用。排除天氣、疫情對活動的影響,粗略估計,較好的情況下每場活動俱樂部大概能盈利1000元左右,而這是整個團隊的收入,並且日常運營、社羣維護等不計入此成本。

雖然舉辦活動成本較高,營收並不如想象中“暴利”,但俱樂部們都在積極地向上摸索,尋求多樣化的發展,飛盤俱樂部主要有與品牌方合作、辦活動、包團建三種盈利模式。

北京Hi+飛盤俱樂部的創始人Max曾經是職業足球運動員,在受傷退役後,Max轉行做過幾年投資行業,但憑藉着對競技場的熱愛,她選擇重回體育行業,飛盤是她最近想要新發展的項目。

Max的社羣成立於今年4月份,目前已經有上百人,她告訴《豹變》,在疫情前總共舉辦過四場活動,到第四場的時候幾乎是超額報名的狀態,但她希望儘量保證每個人的體驗感,讓大家能夠用最少的錢玩得更暢快,所以目前每場幾乎都是不賺錢甚至需要貼錢的狀態。

她表示:“即使是將來比較成規模化,也希望玩家的黏度更高一些,也許將價格定的低一點,場次多一點,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另外,據觀察,目前國內飛盤玩家大部分爲女性,甚至有網友調侃道:“飛盤是女性人數僅次於跳皮筋的運動。”

根據埃森哲發佈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中,有近4億年齡在20-60歲的女性消費者每年掌握着高達10萬億元的消費支出。近年來,女性在運動領域的消費力也持續上漲,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2021年大衆健身行爲與消費研究報告》顯示,女性體育消費顯著增長,平均總消費達6362元,相比2020年增長近50%。

數據背後顯示出女性在運動領域的巨大潛力,女性的消費力不容小覷。許多飛盤俱樂部也開始爲女性設置“單性別專場”比賽,專爲女性服務。單性別局一方面可以解除女性在社交、安全方面的顧慮,另一方面也會帶動女性羣體消費的增加。

除了專業的飛盤俱樂部,負責承包公司團建的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們也正在飛盤上下功夫,以“體驗式”爲核心,增強飛盤的趣味性和實踐性,飛盤飛靶、飛盤九宮格、飛盤保齡球、飛盤投籃等非傳統玩法逐漸被開發出來。 

飛盤在國內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但對於一項體育運動來說,其商業價值最終還是要回到賽場上。如果飛盤賽事能夠獲得關注度,就必定會吸引贊助商,將來也會帶動門票、周邊等其他附加收入。

2019年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將飛盤項目納入管理,並且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世界飛盤聯合會2019年亞洲大洋洲飛盤錦標賽,這是國際性飛盤賽事首次在國內落地。2025年,世界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國際性飛盤賽事將再次來到中國。

這些賽事的舉辦都推動着飛盤的進一步推廣。北京AZ飛盤俱樂部主理人Chris告訴《豹變》:“未來飛盤可能會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更加職業化,賽事增多,讓它像足球一樣的運動,另一個方向是成爲大家日常的娛樂,像羽毛球、乒乓球,不需要來俱樂部,也不需要教練。” 

雖然飛盤真正的爆發也許還等待需要一段時日,但目前來看,飛盤依舊有着值得期待的“錢”景。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