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激發臨時用工活力、加大崗位供需對接 政協委員建言重點羣體就業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電 (朱賀)“疫情期間,城市的蔬菜分揀點等容納了龐大的民間就業羣體,在服務保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22日在北京建言,應進一步激活臨時就業、臨時用工活力,以更好發揮民間渠道在推進就業中的作用。

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當日在北京召開,圍繞“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協商議政。分組討論階段,孫東生、張連起、謝尚果等全國政協常委聚焦“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建言獻策。

孫東生指出,就業工作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存在不同問題。當前就業難與用工難並存,導致就業區域、行業、崗位、信息不匹配。對此,他建議加大崗位供需對接力度,如打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教育系統的信息共享,解決崗位與求職需求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擴大就業崗位“蓄水池”、織密社會保障網,不斷提升改進創業擔保政策、金融政策等配套扶持政策,打好就業“組合拳”。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看來,青年就業是當前就業工作中較爲突出的問題,而勞動密集型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力軍,他建議應加大對這一行業的支持,在所得稅、增值稅、貸款融資等方面爲其制定更多優惠政策。

高校畢業生是青年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就業形勢嚴峻複雜。對此,多位委員建議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提升人才專業水平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民族大學校長謝尚果提出,高校要繼續加強思想引領,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等環節,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人生定位和職業選擇。如今一些綜合類大學專業設置過多,其培養出的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的質量不相匹配,對此謝尚果建議高校減少過多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其就業能力。

張連起建言,應健全完善校內校外資源協同共享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戶籍地、求職地、學籍地政策服務協同,提高崗位供需匹配效率,結合國家重大戰略佈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於發揮畢業生專長的知識技術型就業崗位。

張連起表示,近年來,中國實現了從加工製造向智能製造、從技術跟隨向技術引領的轉變,使得社會對知識型、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對此,他建議勞動者的專業技能進一步對接崗位需求。教育培訓體系需更重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基礎學科建設,同時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