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學家:綠氫產業市場前景巨大 應做好長遠規劃

中新網上海8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首席科學家歐陽明高23日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我們現在正經歷第三次能源革命。在這次能源革命中,氫和電一樣,是最重要的能源載體,也是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能源主體,要從技術和產業兩個角度,做好長遠規劃,推動綠氫的發展。”

這位科學家指出,綠氫產業有着極大的市場前景,中國須從價值鏈、技術鏈和產業鏈三個方面做全盤考慮。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次將氫定義爲一種綠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這成爲中國氫能產業的重要制度基礎。據瞭解,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但煤制氫和天然氣制氫佔比近八成,氯鹼、焦爐煤氣、丙烷脫氫等工業副產氫佔比約兩成,綠氫規模很小。

歐陽明高院士表示:“我們面向未來的‘碳中和’對綠氫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中國氫氣用量未來要增加到8000萬噸,基本是綠氫,但是我們現在的氫中綠氫佔比很低。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巨大的機遇。”

歐陽明高院士指出,想要發展好綠氫產業,必須從價值鏈、技術鏈和產業鏈三個方面做全盤考慮。在這位科學家看來,氫能受到熱捧,首先源自它在“碳中和”和能源革命當中的戰略價值,“但現在怎麼把戰略價值變成商業價值,則是當前的重點問題。商業價值與技術進步密切相關,在當下,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更是商業價值的源頭。”歐陽明高院士認爲,不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的經濟性問題,整個綠氫的發展便會受到阻礙。據悉,這也是歐陽明高院士及其團隊所主攻的方向之一。

產業鏈則要起到拉動作用。歐陽明高院士指出,有可再生能源制氫在源頭推動,燃料電池大規模商業示範應用龍頭拉動,一推一拉,來帶動綠色氫能全產業鏈的發展。歐陽明高院士團隊長期致力於新能源技術研發,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是兩度牽頭奧運氫能示範的團隊。這位科學家透露,零碳智慧制氫項目已經正式運行。

在採訪中,歐陽明高院士始終強調看待問題要有長期主義的視角。在他看來,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再到產業應用,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在技術研發時候,近、中、遠都要做,不能靠一個技術打天下幹一輩子,技術永遠需要迭代,也需要在應用中來驗證和進步。”歐陽明高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