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道

乘坐無人駕駛航空器出行,這個時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距離中國公衆已經不再遙遠。官方規劃,2035年前,中國將建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交通運輸系統。

8月2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就《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V1.0(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提出了“先載貨,後載客;先通用,後運輸;先隔離,後融合”的發展路徑,設定了一系列無人駕駛航空產業運營和管理的發展目標。

當前,中國無人機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優勢。民航局在堅持安全爲先的前提下,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航審定標準採用了更加務實與開放的思路。在“變道超車”帶來機遇的同時,法規標準、空域資源、技術驗證等問題也都擺在了產業和監管部門面前。

“民航局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引領的新低空交通發展一直給予鼓勵企業創新的態度,提倡先行先試,給予行業發展空間和支持。”億航智能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先載貨,後載客

“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嘗試無人駕駛航空器用於物流末端配送了,徵求意見稿又提出了載人飛行的目標,十分符合這一產業的發展方向。”8月23日,一位無人機初創公司的高管表示。

徵求意見稿提出了“先載貨,後載客”的發展路徑,設定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個時間目標結點。到2025年時,短距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探索應用;到2030年時,中距離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探索應用;到2035年時,中長距離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探索應用。徵求意見稿還提出,在2035年之前,建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交通運輸系統。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都是新興投資熱點,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是這其中較爲熱門的產品,又稱“飛行汽車”。目前全球從事城市空中交通飛行器產品開發的企業超過200家,多爲初創公司,其中包括中國企業億航智能等。此外,波音、空客、戴姆勒、吉利、谷歌、騰訊等也都在投資或收購“飛行汽車”企業。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最終將達到9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國內無人駕駛航空器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目前絕大部分企業的相關產品仍未退出研發階段,但中國已有無人駕駛飛行器載人飛行的嘗試。記者掌握的情況表明,億航智能目前可以在廣州、賀州、深圳、肇慶、三亞等城市既定的運營點開展空中游覽或短途空中交通試運行。但是,這種試運行屬於科普性質,不是以商業爲目的的飛行運營。

貨運市場價值

在無人駕駛飛行器能夠大規模載人應用之前,對於產業而言,更具現實價值的是貨運市場。

徵求意見稿同樣以2025年、2030年、2035年爲時間結點設定發展目標。到2025年時,城市短距離低速輕小物流配送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成熟;支線短途中低空噸級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應用。到2030年時,城市中短距離快速中小型物流配送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應用;支線中途高空噸級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應用。

到2035年時,城市中長距離快速中大型物流配送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推廣;支線長途高空噸級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實現航線飛行。

“相較於載人飛行的嘗試,目前無人駕駛飛行器應用於末端物流配送走得更遠一些。”一位大型物流企業的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內一線的物流企業已經開始這一嘗試,只是力度不同、程度不同。“大家都看到了這是行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他說。

作爲頭部物流企業,順豐已經不只着眼於無人駕駛航空器用於末端物流配送。2022年初,民航局向順豐下屬企業豐鳥科技發放支線物流無人機試運行的批准函和經營許可,這是全國首個支線物流無人機試運行行政許可。這也與徵求意見稿中設定的“到2025年支線短途中低空噸級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應用”目標匹配。

京東在這一領域也有明確的規劃和動作。京東披露的信息顯示,京東物流研製的“京蜓”已經開展適航科目飛行測試,包括公路起飛、夜航、異地轉場。瞭解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京蜓”是旋翼機,採用短距起降的方式,設計最大商載120公斤,飛行半徑約450公里,不依賴機場跑道起降。

監管體制匹配

“無論是產業層面還是運營層面,無人機都是‘強監管’行業,監管當局的態度和方式,會對行業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前述無人機初創公司的高管向記者表示,作用最直接的首先是適航標準。

對此,徵求意見稿提出,堅持正向審定,結合中國無人駕駛航空實踐,加強從工業方標準中提煉審定標準和運營要求;鼓勵廠商主動承擔適航責任,研究適航委任創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實施監管,創造工業界和局方良好互動。

此前,民航局下發《億航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專用條件》,億航智能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這樣的創新產品爲例,全球範圍內都沒有現成適用的適航標準。自啓動億航216型號合格審定項目以來,中國民航局和億航持續舉行了多次專家會議,共同制定相關標準。在自動駕駛飛行器、指揮調度系統等方面,億航均有較多參與。

空域管理的影響也十分重大。徵求意見稿也提出了空域管理方面的目標:到2025年時,低空隔離空域實現分層、分區運行。針對航路航線和起降場不同的高度基準,機場區域設立過渡高度層。空域管理通過空域和飛行計劃申請、起飛前通報、飛行中協調實現。

到2030年時,城市物流配送使用的空域高度將提高,大型載人/非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高度擴展。空域用戶和空域管理者之間建立便捷交互手段,實現空域申請與批覆、空域資源調配、空中交通管理智能化。

到2035年時,無人駕駛航空器使用空域內空域資源調配、空中交通管理完全自動化。無人駕駛航空器空管系統與有人駕駛航空器空管系統協同程度增加。

億航智能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此次徵求意見稿提出2035年前建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交通運輸系統,無疑是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爲我國城市空中交通行業發展指明方向,爲國內行業釋放重大利好,將進一步統籌行業發展。

“我們非常期待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的正式發佈,帶動建立國內的無人駕駛航空交通運輸生態。億航智能也將積極圍繞路線圖的規劃和指引,依託我們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飛行技術和指揮調度系統,在安全自主飛行、持續性航行保障、探索低空載人飛行應用場景等方面貢獻力量,助力無人駕駛航空融入國家空域體系,早日實現在2035年前建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交通運輸系統這一目標。”他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