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姜慧梓)8月24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文旅部有關負責人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截至目前,我國有42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萬餘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62名。56個民族都有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與此同時,我國還設立了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實施非遺紀錄工程等一系列振興培養計劃,培訓傳承人超過10萬人次。

在我國衆多非遺項目中,截至目前,已有42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爲世界文化多樣性貢獻了“中國色彩”。其中,“蒙古族長調民歌”“送王船”等聯合申報的項目成爲推動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體現。“中醫鍼灸”“藏醫藥浴法”“太極拳”等項目爲解決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

記者瞭解到,這42個入選的非遺項目包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4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個,以及優秀實踐名冊1個。

其中,最近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的是“太極拳”和“送王船”兩個項目,均於2020年12月入選。“太極拳”爲我國單獨申報,“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爲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

附:

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4個)

1、崑曲 列入年份2008年

2、古琴藝術 列入年份2008年

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列入年份2008年

4、蒙古族長調民歌 列入年份2008年(我國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5、中國篆刻 列入年份2009年

6、中國雕版印刷技術 列入年份2009年

7、中國書法 列入年份2009年

8、中國剪紙 列入年份2009年

9、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10、南京雲錦織造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11、端午節 列入年份2009年

12、中國朝鮮族農樂舞 列入年份2009年

13、媽祖信俗 列入年份2009年

14、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 列入年份2009年

15、南音 列入年份2009年

16、熱貢藝術 列入年份2009年

17、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18、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19、宣紙傳統制作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20、西安鼓樂 列入年份2009年

21、粵劇 列入年份2009年

22、花兒 列入年份2009年

23、瑪納斯 列入年份2009年

24、格薩(斯)爾 列入年份2009年

25、侗族大歌 列入年份2009年

26、藏戲 列入年份2009年

27、中醫鍼灸 列入年份2010年

28、京劇 列入年份2010年

29、中國皮影戲 列入年份2011年

30、中國珠算——運用算盤進行數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 列入年份2013年

31、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列入年份2016年

32、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 列入年份2018年

33、太極拳 列入年份2020年

34、“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列入年份2020年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

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個)

1、羌年 列入年份2009年

2、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3、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4、麥西熱甫 列入年份2010年

5、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列入年份2010年

6、中國活字印刷術 列入年份2010年

7、赫哲族伊瑪堪 列入年份2011年

三、優秀實踐名冊(1個)

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 列入年份2012年

編輯 劉夢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