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銀保監會法規部副主任李翰陽24日說,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餘額1246.37億元。2017年初至2022年6月末,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達3723.64億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當天在北京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李翰陽回答提問介紹近年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進展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銀保監會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緩解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採取切實舉措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一是政府部門及時出臺制度,強化政策支持。2013年,原銀監會會同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商業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可以接受知識產權作爲融資抵質押物,就商業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提出具體要求,爲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奠定基礎。2019年9月,銀保監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落實國務院部署,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要求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創新、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障工作,促進銀行保險機構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部分銀保監會派出機構也結合當地經濟和產業特點,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支持政策。

二是金融機構多措並舉推進業務發展。在銀保監會推動下,部分商業銀行鍼對知識產權的特點,創新設計知識產權質押的專門產品,爲擁有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部分保險公司、融資擔保公司還與商業銀行開展合作,構建風險分擔、風險補償機制,營造商業銀行“敢貸願貸”的良好局面。

三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餘額1246.37億元。2017年初至2022年6月末,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達3723.64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當年累放貸款金額587.24億元,同比增長64.43%;當年累放貸款戶數5981戶,同比增長60.91%。

李翰陽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會同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繼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體系,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辦好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更好支持中小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在回答關於銀保監會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提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服務機制、服務能力相關提問時,李翰陽指出,近年來,中國銀保監會持續深化細化創新措施,指導銀行機構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質擴面。

一是發揮政策的創新引領作用。2021年以來,銀保監會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浙江、江蘇、廣東、四川、青島、深圳等地試點由銀行在線代理提交專利權質押登記材料、進行質押狀態查詢,大幅優化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辦理效率,顯著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銀保監會還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工作,指導有關地方依託產業園區組織銀企對接等活動一千多場,參與企業合計近三萬家。

二是銀行積極開展多方位創新。銀保監會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優化內部考覈標準、落實盡職免責、差異化利率定價和專營機構設置等措施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開展;有關機構通過建立外部評估機構庫、創新內部評估方式等手段,加強綜合評估能力建設,提升對知識產權價值和作用的識別能力。部分銀行主動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的對接合作,與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設立“知識產權融資創新實驗室”。此外,爲服務好“專精特新”小微企業,部分銀行進行精細化、個性化創新,專門設計集專利評估、融資、技術轉讓、交易處置於一體的產品,協助小微企業提升研發、融資、技術交易等環節的效益。

三是主動探索業務新領域。近年來,銀保監會積極引導銀行主動拓展新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探索開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質押貸款業務,爲芯片設計、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支持。我們有關派出機構還會同相關部門建立植物新品種權評估體系和植物新品種權質押風險防控體系,指導銀行創新種業領域知識產權專項信貸產品。

李翰陽說,中國銀保監會下一步將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合作,深入研究論證、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出更多、更實的創新舉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