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老虎財經app

在火熱的手術機器人賽道,“達芬奇”已然跑在了腹腔鏡行業的前端。如今“達芬奇”本地化在即,背後的復星醫藥或將在細分領域迎來新的價值釋放。與此同時,馮柳狂砸20億一躍成爲了復星醫藥第三大流通股東。

8月21日,北京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直觀復星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再次出圈,引發資本市場的熱議。

據悉,直觀復星是直觀醫療和復星醫藥共同投資成立的醫療機器人公司,旗下達芬奇機器人在國內腹腔鏡手術機器中,市佔率多年位列第一。

眼下,手術機器人領域逐年上升的市場規模引發關注,作爲近年來醫療器械行業最火熱的賽道之一,國內手術機器人行業投融資明顯加快,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今年也有更多的手術機器人公司啓動了IPO,包括潤邁德、精鋒醫療、奧朋手術機器人等。

作爲行業的“優等生”,除了醫藥器械管線外,多個重磅產品在手的復星醫藥自身造血能力極強,由此也成了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七月底,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獲配復星醫藥約4761.9萬股,獲配金額近20億元,一躍成爲復星醫藥的第三大流通股東。

“達芬奇”將開啓本地化進程

8月下旬,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爲近年來的熱門賽道,手術機器人也順勢成爲了大會的焦點,而其中頗受市場關注的便是全球應用最爲廣泛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機器人是復星醫藥子公司旗下產品,被業內視爲目前全球先進的微創手術操作系統之一。

大會上,復星醫藥介紹表示,作爲子公司的旗艦產品,上年度,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系統已經賣出了200多套,每套售價在2500萬元到3000萬元之間。

公開資料顯示,達芬奇(da Vinci)手術機器人由美國直觀醫療公司製造生產,2000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成爲第一個受FDA批准用於臨牀手術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發展至今,FDA已經批准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

2017年 5月,直觀醫療和復星醫藥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直觀復星,通過與復星醫藥與直觀復星的合作,國內達芬奇機器人的數量逐漸上升。

同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是迄今爲止商業化最爲成功的一款手術機器人產品。2022年4月21日,直覺外科Intuitive宣佈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季度財務業績。與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全球達芬奇手術增長了約19%。

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爲1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8億元),較2021年第一季度的12.9億美元增長15%。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複合年增長率爲15%。

在裝機量上,一季度安裝311臺達芬奇手術系統,與2021年第一季度的298臺相比增長了4%。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將其達芬奇手術系統安裝基數增長至6920套,與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6142套相比增長了13%。

國內市場,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裝機量接近300臺,去年手術量已超過9萬例,與此同時,達芬奇機器人也在往國產化的趨勢發展。

2021年,直觀復星的達芬奇創新中心正式運營,此後今年八月初,總投資7億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制造與研發基地在上海動工開建,這也預示着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將開啓本地化進程。

而對於復星醫藥來說,直觀復星不過是龐大投資版圖中的小小一員,近年來,復星醫藥的造血能力正逐步提升。

馮柳狂砸20億,

達芬奇後復星醫藥未來增長在何處?

7月26日晚間,復星醫藥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公告顯示,本次定增的發行價格爲42.00元/股、發行股數爲1.0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達到了44.84億元。

據悉,共有19家機構提交了申購報價單,最終確定的發行對象最終爲10名,分別爲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UBSAG、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J.P.MorganSecuritiesplc、國泰君安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私募大佬”馮柳一人“包攬”了此次定增的40%額度。據悉,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獲配了復星醫藥的股數約4761.9萬股,獲配金額將近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定增完成後,高毅資產也一躍成爲復星醫藥的第三大流通股東。從馮柳的歷史持倉來看,醫藥股一直是馮柳的心頭愛,而大手筆買入復星醫藥也是看重其成長性。

就在公佈此次定增結果前一日,復星醫藥宣佈拿下阿茲夫定的獨家商業化的戰略合作,而阿茲夫定正是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新冠口服藥。

當前從復星醫藥的佈局版圖來看,公司囊括包含小分子創新藥、生物類似藥、仿製藥、授權引進藥物、細胞治療、藥品零售等領域,可謂面面俱到,當前公司手握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和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等重磅產品管線。

在醫療器械業務上,除直觀復星外,公司目前已初步構建形成醫療美容、呼吸健康、專業醫療爲核心的三大業務分支,其中在醫療美容領域有復銳醫療科技(Sisram),在呼吸健康領域有歐洲知名呼吸機制造廠商博毅雅(Breas)。

2021年,復銳醫療科技(Sisram)對美容牙科、注射填充等賽道進行了業務整合,併入復星牙科,與復星醫藥產業簽署RT002美容適應症在大中華區的再許可協議豐富了其注射填充業務管線。

多款商業化產品也使其具有較強的造血能力,根據此前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上年度公司全年營收390.05億元,同比增長28.70%,實現淨利潤爲47.35億元,同比增長29.28%。

除復星醫藥的自有業務外,公司也熱衷圍繞製藥、投入金額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並參股醫藥控股經營醫藥商業領域。

從當前復星醫藥的對外投資來看,公司共參股33家公司,涉及公司遍佈全球,其中2017年復星醫藥就以72億人民幣的數額併購一家來自印度的可注射藥生產商,今年6月,復星醫藥又以1.6億美元併購新加坡私立腫瘤專科醫療機構。

自身營收能力極強疊加投資版圖具備的造血能力,如此看來便也不難得知爲何馮柳要狂砸20億躋身復星醫藥的股東之列。

達芬奇納入醫保,

國產手術機器人逐漸崛起

2021年4月,上海醫保局將28個新項目納入本市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其中便包含“人工智能輔助治療技術”即是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此後10月北京醫保局也再次將其納入醫保。

相比傳統手術治療,手術機器人輔助的微創手術不僅能降低人爲造成的不可控風險,有助於緩解醫生疲憊、減少併發症、縮短患者恢復週期,並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患者在手術中及恢復期的痛苦。

然而手術機器人的價格費用也成了推廣手術機器人的一大阻礙,在達芬奇之後國產手術機器人也已經拉開商業化序幕。

根據市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約6億元增至2020年的28億元,並預計在2026年達到250億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利好的政策也吸引了多家企業佈局。當前除復星醫藥外,近兩年來,陸續有多家國產手術機器人企業的產品獲批。

其中,精鋒醫療自主研發的精鋒多孔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在婦科的註冊臨牀入組,先前該手術機器人已經完成在泌尿外科的註冊臨牀。

天智航旗下的天璣骨科機器人、柏惠維康旗下的“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先後拿到了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此外,由天津大學主導設計的國產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妙手S”也已獲批。

在此背景下,手術機器人在二級市場也締造了2021年醫療器械行業最高IPO,微創機器人市值一度超400億港元,此外精鋒醫療、潤邁德等也在陸續走上IPO的道路。

當前,國內手術機器人行業投融資明顯加快,投融資數量從2013年的1件上升到2021年全年32件,整個賽道總融資金額超過30億元,市場接受度與十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市場容量也不斷攀升。

除多家大型醫藥企業外,市場不乏出現術銳、長木谷、元化智能、瑞龍諾、鍵嘉機器人等,新興企業,而背後站臺的不乏軟銀、紅杉中國、順爲資本、美團龍珠等知名資方。

然後當前對國內市場來說仍是處於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對於國產手術機器人來說,想反超達芬奇,還是要先達到達芬奇的現有的水平。

責任編輯 | 黃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