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的代表,澳大利亞總督是一種禮儀性的職務。但近來,隨着澳前總理斯科特·莫里森“祕密兼任”醜聞持續發酵,澳總督戴維·赫爾利也陷入危機。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莫里森在擔任總理期間,曾“祕密兼任”5個內閣部長職位,包括內政部長、國庫部長、衛生部長、財政部長、工業科技資源部長等。消息爆出後,澳大利亞舉國譁然。

現任澳總理阿爾巴尼斯8月26日正式宣佈,政府將對此事展開調查,前澳大利亞高等法院法官弗吉尼亞·貝爾將領導調查,並於11月25日前提交調查報告。阿爾巴尼斯稱,此事凸顯澳大利亞的議會民主體系受到挑戰,必須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赫爾利“知多少”?

實際上,澳大利亞政府多位人士指出,莫里森兼任多個部長職位的任命並不違法。

據《衛報》報道,澳大利亞副檢察長多休納8月23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莫里森在總理任期內“祕密兼任”多個部長職位的做法沒有違反法律,根據澳大利亞憲法,幾項任命都是有效的。

但是,多休納強調,“莫里森沒有把任命告知有關部門的部長和國會,也沒有告知公衆,從根本上違反了責任政府的原則。”

莫里森兼任多個部長職位之所以引發爭議,主要在於它是“祕密”的。莫里森的“祕密兼任”有多祕密?據法新社報道,這些兼任職務不僅未對公衆公開,甚至澳大利亞議會、內閣的大多數成員都對此不知情。

但是,有一個人對莫里森的這些“兼任”瞭如指掌——那就是負責主持內閣部長宣誓就職儀式的總督赫爾利。也因此,他也捲入了這場輿論漩渦之中。

根據澳大利亞憲法,澳總理負責組建內閣,任命內閣各部部長。之後,由總督主持正式且公開的宣誓就職儀式。但在莫里森的“祕密兼任”中,總督赫爾利並未對此舉行公開的就職儀式,甚至在其公開的公務日程表中也未曾列出。

此次醜聞爆發後,澳大利亞總督辦公室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總督赫爾利“根據時任總理的建議簽署了行政文書”,但是否公開任命是政府的決定。赫爾利的發言人還表示,他沒有任何理由認爲這些任命沒有和其他內閣人員商議。

然而,外界對於赫爾利在此次醜聞中的角色仍有疑問。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按照慣例,赫爾利的公務行程都會公開在網上,如參加會議、出席活動、和政府官員通話,以及爲接受任命的內閣部長主持宣誓就職儀式等。但涉及莫里森五項兼任的相關活動都未出現在他的行程中。

在赫爾利的年度報告中,也並未出現和莫里森兼任職務相關的內容。報道稱,赫爾利2019-2020年度報告中披露:“2020年2月6日,總督在總督府舉行了宣誓就職儀式,向五位部長和一位議會祕書頒發了任命文書和宣誓書。”

但是,赫爾利2020年3月14日和3月30日向莫里森分別頒發衛生部長、財政部長任命書卻並未披露。相同地,莫里森的其他幾項任命也未在赫爾利的年度報告中披露。

據《衛報》報道,澳大利亞綠黨參議員戴維·休布里奇此前稱,總督赫爾利和前總理莫里森必須回答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總督一直不曾公開莫里森的兼任情況是莫里森本人要求的,還是總督自己的決定。

還有一些人指出,莫里森的五項兼任跨越了一年多的時間,赫爾利不可能始終沒有意識到這些兼任是祕密進行的。澳大利亞政治科學家、歷史學家珍妮·霍金稱,澳大利亞公衆必須知道,赫爾利是否有反對莫里森的這些舉動,以及他爲何不自己公開這些任命。

總督危機會推動走向共和嗎?

自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以來,總督作爲英國君主的代表,行使澳大利亞國家元首職能。總督人選最初由英國君主挑選,但此後一直由澳政府提名,英國君主批准。

澳大利亞總督的職責基本上是禮儀性的,如簽署法律、簽署舉行大選的命令、主持部長就職儀式等。換言之,總督基本上完全按照政府建議行事。

悉尼大學憲法學教授安妮·託梅對BBC表示,在莫里森祕密兼任問題上,總督“完全沒有任何權力可以拒絕”,“這甚至不是總理和總督的會面,僅僅只是文書工作。”

多休納上週表示,總督赫爾利做了正確的事情,不管他是否知道莫里森的兼任是祕密的,若他拒絕莫里森,都明顯違反了他的職責。阿爾巴尼斯也表示,赫爾利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職責,“我無意(對他)提出任何批評。”

當地時間2022年7月26日,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在國會大廈出席澳大利亞第47屆聯邦議會開幕式。圖/IC photo

但霍金認爲,澳大利亞政府不僅需要對莫里森的行動展開調查,也需要對總督及其辦公室展開調查。在她看來,這是近50年來,澳大利亞總督引發的最大爭議之一。

據BBC報道,一些支持澳大利亞走向共和的活動人士抓住此次機會,再次呼籲澳大利亞舉行共和公投。“澳大利亞共和運動”全國主管桑迪·比亞爾稱,“可以依靠女王及其代表來維護我們政治制度的想法已經徹底被捅破了。我們是時候擁有一位澳大利亞國家元首了,一位由澳大利亞人民選出、對他們負責、維護澳大利亞憲法的國家元首。”

在澳大利亞,廢除英國女王的國家元首地位、將政體從君主立憲制轉爲共和制的聲音一直存在。1999年11月6日,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曾就是否實行共和制舉行全民公投,但以失敗告終。

此後,支持共和的聲音有所增強。《悉尼先驅晨報》今年1月發佈的民調顯示,38%的澳大利亞人支持轉向共和,高於支持君主制的30%。

今年5月,澳大利亞舉行聯邦議會選舉,推動走向共和議程的工黨時隔9年再次執政。阿爾巴尼斯上任後,首次任命了“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澳大利亞共和運動”主席彼得·菲茨西蒙斯稱,這是“去英王室化的一次突破”。

出任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的馬特·西斯威特此前在接受澳媒採訪時表示,本屆政府將開始商討舉行“共和公投”的相關事宜。“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可以期待在我們的第二或第三個政府任期內,看到一位澳大利亞國家元首。”

新京報記者 謝蓮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