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間,深圳機場(000089.SZ)發佈2022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1億元,同比下降16.49%;淨虧損6.21億元,同比下降788.4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42億元,同比增減爲-1029.91%,扣非淨虧損擴大超過十倍。

受疫情持續影響,航空業整體面臨嚴重虧損。上半年以來,在疫情、油價、匯率的三重打擊下,民航業虧損高達1089億元,再度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金額。

而機場行業作爲航空運輸業的重要輔助行業,自然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報告期內,受到新型疫情嚴重影響,公司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大幅下降,導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上半年,深圳機場完成航班起降11.11萬架次,同比下降29.48%;旅客吞吐量939.24萬人次,同比下降49.78%;貨郵吞吐量74.99萬噸,同比下降2.61%。

客運量大幅下滑近一半,也讓公司航空主業業務經營虧損高達10.34億元。而航空物流方面也有1744萬元的營業虧損。

主業鉅額虧損,非航業務杯水車薪

值得注意的是,當航空主業有所削弱,非航空業務佔比正在擴大。

報告期內,深圳機場航空增值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11.50%,實現營業利潤6626萬元。該項業務也是2021年下半年才發展出來的新業務。

另一項非航空業務則試圖在大幅虧損中“力挽狂瀾”。上半年,航空廣告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0.91%,佔總營收比重爲13.66%;實現營業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3.27%。

隨着新業務的開拓,航空主業佔營業收入比重也有所減小,從去年同期79.3%下滑至66.06%。一方面,是航運客量和需求大幅減少;另一方面,也是深圳機場有意開拓新的盈利空間。

但是,想要依靠非航空業務帶動深圳機場從低谷中復甦,依舊“很懸”。

報告期內,航空增值和航空廣告累計營業利潤不到2.5億元,面對航空主業超過10億元的營業虧損,抵消不到四分之一,多少有點“杯水車薪”。

雖然候機樓商業租賃收入呈現增長趨勢,但今年3月隨着“紓困解難”相關措施的發佈,報告期內深圳機場進一步減免租戶房屋租金。

初步估算減少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約爲1億元。”半年報表示。

根據2021年報告,公司2021年實現候機樓商業租賃收入約3.5億元。也就是說,在政策的影響下,該項業務營收將受到超過20%的影響。

再看盈利大頭航空廣告,報告期內增幅0.91%,呈現增長疲態。

過去,深圳機場的廣告收入分爲基本經營費和收入分成經營費兩部分,基本經營費非未直接與客流量掛鉤,一度被視爲機場業務的“保底飯碗”。

但是,由於疫情影響,深圳機場T3室內廣告和衛星廳廣告收取“保底金額”的模式或也被動搖。

以廣告模式相近的白雲機場爲例,2020年廣告企業德高公司曾因白雲機場客流下滑申請免除2020年上半年部分廣告資源使用費。經裁決後,最終白雲機場免除德高公司0.67億元費用。

此後,2021年7月,另一廣告企業迪岸公司也申請機場減免費用2.28億元,並支付損失賠償款2.04億元,合計4.32億元。

事實上,近幾年來深圳機場廣告固定租金也在下滑。以T3室內廣告資源爲例,租金從2014年至2019年的每年1000萬元,下調至2020年-2023年的596萬元、484萬元、409萬元和341萬元。

航空廣告已不再是機場盈利的“萬金油”。

免稅業務盈利不成反帶來成本拖累

隨着去年年底衛星廳投產,深圳機場將營收增長寄託在免稅業務上。截至今年4月,公司已完成T3航站樓151個網點和衛星廳96個網點的招商。

過去,深圳機場免稅收入佔比較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國際旅客量少。在A股上市機場(上海機場、白雲機場、深圳機場)中,深圳機場嚴重落後於其他機場。

截至2019年末,深圳機場國際通航點爲62個,佔比僅34%。而上海機場、白雲機場國際通航點分別達到142個、95個,佔比約爲45%、41%。

2019年,深圳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525.45萬人次,佔比不到10%。而上海機場同年國際旅客吞吐量3240萬人次,佔比高達43%;白雲機場則達到1871萬人次,佔比25.5%。

機場免稅業務發展需要依託於國際線客流。原本深圳機場國際旅客已經不足,經過疫情後更是“元氣大傷”。截至2021年底,深圳機場客運通航城市133個,其中國內127個,恢復國際客運通航城市僅6個。

報告期內,深圳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較21年同期下降27.2%,較19年同期下降98.5%。

公司曾提出力爭2025年海外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現在看來,多少有些不現實。

在疫情背景和國際形勢下,國際航空的恢復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當地時間8月25日,美國交通部發布通告,計劃自9月起取消26個由中國航司承運的美國赴華航班。早在今年1月,美國交通部就宣佈暫停中國4家航空公司44趟美國赴華航班。國際航班運力再遭削減。

今年8月6日,深免集團中標深圳機場T3航站樓免稅店招租項目,和北上廣機場免稅經營商均爲中免集團相比,運營商公司實力又弱了一截。

“開源”受到限制,“節流”也沒能實現。自2021年12月衛星廳啓用後,相關運營成本大幅增加,深圳機場當前正處於業績谷底。報告期內營業成本達到18.35億元,同比增長33.77%,無論是體量還是增速遠超出營業收入。

由於衛星廳利息大幅增加,上半年公司財務費用高達1.56億元,增速達165.67%。另外,衛星廳配套設施稅費、日常維修費等預估金額,每年花費約3000萬元。

但是因疫情反覆影響了衛星廳的正常運行,其配套站坪使用率也在降低。

報告期內,公司還在進行“未來機場”(智慧機場)信息化建設項目,截至報告期末已經累計投入3.45億元。

一方面,航空主業受疫情衝擊大幅萎縮;另一方面,衛星廳的投入使用未達預期,加上新項目持續建設,深圳機場毛利率在下坡路剎不住車。

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成本達9.13億元,同比大幅增加36%,而同期營業收入減少17.65%,導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40.88%,爲疫情以來毛利率最低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