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保相關話題多次衝上微博熱搜。

職工醫保家庭共濟在天津七月份開始實施,八月份也已經在上海正式開啓。九月份起,北京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不可自由支取。放眼全國,醫保共濟正在全面的探索推廣之中。醫保家庭共濟的規則是什麼?醫保共濟意味着什麼,我們是賺了還是虧了?家人之間的共濟,是不是也能支持異地就醫?目前,異地就醫的需求有多大?

Q

醫保家庭共濟的規則是什麼?

A:對於參與職工醫療保險的人來說,以前醫保個人賬戶裏的錢只能本人看病時使用。醫保家庭共濟改革後,醫保個人賬戶裏的錢除了本人使用外,也可以給配偶、父母和子女等家庭成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員組建共濟網後,本人原有的醫保待遇保持不變,只是原本需要自付的那筆錢,增加了一個由家人醫保代付的渠道。

Q

醫保共濟意味着什麼,我們是賺了還是虧了?

A:醫保共濟對於大家來說只好不壞。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家庭共濟,是家庭範圍內的一種“小共濟”,爲的是構建“我爲家人,家人爲我”的新保障機制。

參保人即便參加了家庭組建人的共濟網,原來適用的待遇規則也是不變的,只是多了一個可以使用家庭成員職工醫保參保人個人賬戶的便利,而不會影響到所適用的報銷規則和其它待遇。醫保共濟可以提高個人賬戶保障效率,減輕家庭現金支付的壓力,增強家庭抵抗疾病風險的能力。

Q

家人之間的共濟,是不是也能支持異地就醫?

A:近些年,我國多地在陸續出臺醫保家庭共濟相關的政策。目前,已有部分地區實現跨地區組建家庭共濟網,但不少地區仍在積極探索中。現在,存在的障礙本質上來講就是要提高統籌層次。例如,如果本人跟父母不在一個統籌區,需要實現醫保共濟的話就涉及到跨統籌區使用資金,會對醫保的統籌規劃使用造成很多困難。跨省市來使用這個共濟賬戶是大勢所趨,在技術層面不會有太大問題,關鍵還是在制度設計層面。

Q

異地就醫的需求有多大?

A:國家醫保局發佈的《2021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異地就醫6434萬人次,異地就醫費用1663億元;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異地就醫4318萬人次,異地就醫費用2985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流動現實,家人之間跨省工作生活已是常態。讓家人間的共濟能夠更廣地發揮作用,既滿足人們的期望,也對政策制定提出考驗。

小知識:

爲什麼北京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從九月份起不再自由支取?個人賬戶是什麼?

據北京醫保局消息,9月前已劃入的個人賬戶資金,之後仍可隨時取用,9月後的個人賬戶只是限定在看病買藥等醫療領域,專款專用。

按照國家關於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的規定,個人賬戶資金應專款專用。通過個人賬戶資金的逐步積累,形成醫療儲備金,解決個人和家庭成員的醫療費用負擔,增強抗風險能力。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相當於自己積攢的“醫療儲蓄金”,如果把個人賬戶用於非醫療領域,其“平時積攢,病時救急”的作用將無法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