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風險對業務影響顯著。

8月30日晚間,華夏幸福(600340.SH)發佈2022年中期業績。

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64億元,同比下降31.8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8 億元,上年同期爲-94.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4.83億元,上年同期爲-95.2億元。

報告期內,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額73.23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45.93%,住宅銷售情況急劇冷卻。截至6月末,華夏幸福總資產4239.07億元,同比減少3.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41.51億元,同比減少34.19%。

住宅業務方面,華夏幸福主要做了四件事:促進銷售回款籌集資金,處置存量資產回籠資金,催收外部欠款獲取資金,跨區域調配資源全力保障交付。目前,已完成70 個項目復工復產;自2020年四季度至今,已交付住宅項目 60 個,共計6.3 萬套。

受多輪疫情、房地產市場下行、公司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華夏幸福的商業地產業務也受到較大沖擊。比如,哈爾濱深哈金融科技城項目,因2022年上半年疫情持續,房地產市場持續走低迷,競品大幅降價,加上公司輿情影響,項目銷售不佳。

武漢的長江中心項目,受疫情及行業因素影響,銷售轉冷,華夏幸福聯動各行業大客戶,加大營銷政策力度,全方位推進簽約。從各業態開發進展看,住宅部分施工至封頂,商業部分幕牆外立面已基本呈現,寫字樓塔樓核心筒已緩建設至21 層。

該公司坦陳,公司發生階段性流動性風險,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這些情況對公司融資回款(含新增融資)產生較大影響,業務正常開展均受到一定影響。

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華夏幸福便暴露出流動性風險。2021年10月8日,該公司披露《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的主要內容,該計劃於2021年12月9日獲得債委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目前已進入穩步實施階段。

報告期內,華夏幸福根據資產處置回款進度,按照《債務重組計劃》履行償付義務。截至目前,對已簽署《債務重組協議》中適用“兌、抵、接”清償方式的相關債權人已啓動兩批現金兌付安排,合計兌付金額爲19.16億元。

從負債情況看,截至報告期末,華夏幸福短期借款123.55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532.8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29.95億元。期末該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爲136.56億元,其中可動用資金7.66億元,各類受限或限定用途的資金爲128.90 億元。

上述受限資金,均無法用於償付金融機構負債,包括政府專項監管資金5.57億元,自有項目監管資金25.52億元,園區專項使用資金4.81 億元,合作項目資金68.48億元,園區履約保證金 1.29 億元,海外受限資金15.23億元,其他受限資金8.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債務重組與“保交樓”任務下,爲尋找未來發展方向,2022 年 7 月初,華夏幸福召開戰略宣貫大會,正式宣佈將全面轉型成爲產業新城服務商。

該公司認爲,在疫情反覆影響銷售、政府供地節奏、開發商流動性危機影響期房交付、房價下跌影響購房情緒、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削弱收入預期等多重因素共振下,住宅開發市場仍面臨較大壓力,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勢在必行。

未來,華夏幸福將以住宅開發和資產管理爲基礎,以產業新城爲平臺,重塑以產業發展爲核心的政府服務體系、和以空間服務爲核心的企業服務體系,轉型產業新城服務商。

產城業務方面,將以產業新城爲基本盤,從重資產模式向輕重結合轉變。住宅開發業務,一是全力“保交樓”,確保房屋交付,二是輕重分離,不斷提升綜合運營能力和市場化競爭力,探索代建服務、營銷服務等發展新模式。

在談到業務風險時,華夏幸福表示,公司早期投資佈局較多集中於環京區域,受環京市場限購政策影響,環京區域的銷售與供取地影響較大,造成公司房地產業務貨值嚴重不足,也嚴重影響公司產業新城回款。

同時,受多輪疫情影響,部分區域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受到較大影響。2020年四季度公司爆發的流動性風險,也對房地產銷售價格造成了一定影響。未來如公司房地產銷售價格進一步下跌,相應的資產減值將進一步影響公司業績。

此外,產城業務也具有投資金額大、業務週期長、業務環節複雜的特點。報告期內,公司現金流承壓,全面壓縮投資,產業新城投資下降較多。在流動性緊張及收縮產業新城園區投資的情況下,部分產業新城的業務發展將受到進一步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