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王慧瑩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高調入場,卻正在低調撤退。羅敏和陸正耀的預製菜創業之路,走得並不順利。

8月10日,位於北京的首家舌尖英雄門店已經悄然關閉了大門,目前在舌尖英雄小程序上已經搜不到這家店。

作爲大本營,目前在北京舌尖英雄一共有31家門店,其中7家都是歇業狀態。一位天津的舌尖英雄加盟商向連線Insight透露,他的門店在兩個月前就關閉了。

短短七個月,曾聲稱五個月落地3000家門店的舌尖英雄,目標並沒有實現,反而走向了關門之路。

而如今,陸正耀的精力又轉移到了新的項目上。據Tech星球報道,陸正耀正在籌劃推出新的咖啡創業品牌Cotti Coffee(庫迪咖啡)。繼瑞幸咖啡後,陸正耀重回老本行,這也意味着並不順利的餐飲項目舌尖英雄最終可能淪爲棄子。

和陸正耀一樣高舉高打入局預製菜的,還有趣店創始人羅敏。

6月份,羅敏以“趣店羅老闆”的賬號迴歸大衆的視野之中。站在鏡頭面前,羅敏對各種菜譜駕輕就熟,“上市公司CEO”爲趣店的新項目預製菜造勢。

可沒過多久,由於此前的創業項目爲外界留下的負面印象,羅敏再次被認爲是在“割韭菜”,一時間變成了衆矢之的。輿論漩渦之下,羅敏已經悄然清空微博、抖音,並將抖音賬號更改爲“趣店預製菜”。

近期,趣店預製菜停播了八天時間,粉絲跌去不少,復播後的聲量遠不如前。

遇冷的背後,陸正耀和羅敏都選擇了低價引流、加盟賺錢的策略。比如,舌尖英雄有9.9元的糖醋里脊、趣店則有9.9元的酸菜魚。在陸正耀的設想中,舌尖英雄會像瑞幸咖啡一樣快速拓店;而在羅敏的規劃中,免費加盟的實體門店今年年內要達到1萬家。

而現實是,兩者相同的思路讓各自的品牌走上了下坡路,不禁讓外界唏噓。更重要的是,加盟商虧損、難賺錢的狀況,令它們的商業模式備受質疑。

這背後,也暴露出預製菜本身的行業問題。一面是紅海般的預製菜市場吸引衆多玩家湧入,一面是消費者很難堅持爲預製菜買單,預製菜正陷入冰與火之中。

眼下,一場風口之下的逃殺正在上演。

陸正耀陷關店潮,羅敏賣不動預製菜

羅敏很久沒有出現在趣店預製菜的直播間了。

8月2日,在狂刷禮物被東方甄選直播間拉黑後,迫於輿論對趣店“校園貸”的質疑,羅敏清空了自己的微博和抖音賬號,並在粉絲羣發佈消息,稱自己“可能有一些時間不會在鏡頭前直播了”,之後的工作將圍繞供應鏈、菜品研發、食品質量等。

連線Insight翻閱趣店預製菜的抖音賬號發現,目前賬號的簡介刪除了與羅敏相關的信息,並刪除了與羅敏有關的視頻,僅保留了三條和預製菜菜品相關的宣傳。

在趣店預製菜的賬號中,幾乎看不到創始人羅敏的影子。

這與兩個月前坐在鏡頭面前,高調帶貨的羅敏形成了鮮明對比。彼時,羅敏講述着啤酒鴨、酸菜魚的配料表,配合着雙語介紹,並打出“上市公司CEO正在直播”的字眼。

風波事件過後,伴隨着羅敏淡出、賬號改名的情況,趣店預製菜的賬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賬號信息顯示,8月14日-8月22日,趣店預製菜停播了八天時間,直到8月23日才復播。截至目前,趣店預製菜的粉絲量僅爲437.3萬,兩個月時間,掉粉近70萬。

據電商報報道,趣店內部人士表示,預製菜項目沒有暫停,只是正在對菜品內容物和市場覆蓋範圍這兩方面進行優化,並在上一週重新上架新菜品。

可以看到,校園貸引發的輿論不僅給羅敏本人帶來負面影響,也給趣店預製菜的轉型帶來麻煩。

無獨有偶,陸正耀的預製菜品牌舌尖英雄日子也不好過。

近日,舌尖英雄在北京、鄭州、長沙等全國多個城市的加盟門店被曝關閉、經營異常。

壞消息首先從舌尖英雄在全國開出的第一家門店傳出。這家從1月份開始營業的門店,僅存活了短短七個月。目前,連線Insight從舌尖英雄的小程序看到,北京有7家門店顯示“休息中”。

在其他城市,經營異常的現象也正在蔓延。鄭州、深圳等城市都有舌尖英雄門店顯示“休息中”。在長沙,僅有一家門店顯示營業。

實際上,舌尖英雄拓店的不順很早就已經初露端倪。據豹變報道,一位舌尖英雄的區域代理表示,從今年6月底開始,舌尖英雄就停止加盟了,舌尖英雄決定先讓現有的500家門店賺錢,再考慮開放加盟。

這個曾被陸正耀寄希望於“另一個瑞幸”的項目,不僅沒有實現“瑞幸速度”,還正經歷着關店潮。

如今,陸正耀的新項目Cotti Coffee纔剛剛起步,他無疑會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放在咖啡賽道上。

無論是羅敏還是陸正耀,他們追風口的結局似乎在表明,即使預製菜的故事足夠性感,但這個錢仍舊不好賺。

跟隨陸正耀、羅敏,入場容易賺錢難?

兩個月前,吳樂在天津加盟的舌尖英雄率先倒閉了。儘管吳樂沒有向連線Insight透露具體的原因和虧損金額,但難掩心中的無奈。

不到一年,已經有很多像吳樂一樣的加盟商退場了。事實上,加盟一家舌尖英雄門店,前期需要的金額並不少。

從舌尖科技官網可以看到,想要成爲一名加盟商,首先需要3萬元/網點的銷售支持費、3萬元/網點的保證金、2萬元/網點/年的倉儲物流及配送費、1800元/網點的設計費,足足有8萬元。

需要明白的是,開店的大頭在於房租、裝修、人員等成本。一位加盟商曾向北京商報透露,加上向區域代理支付的上萬元費用,開一家舌尖英雄至少需要15萬元,20萬元也很常見。

如果說起初的低價營銷讓舌尖英雄吸引了一波顧客,但優惠力度下降後消費者也隨之離去。

此前,據豹變報道,一位重慶加盟商坦言,舌尖英雄的顧客復購率不高,“達不到50%”。Tech星球也曾報道,福州、深圳、成都的加盟商都有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成都的加盟商已經連續虧損四個月,甚至電費都賺不回來。

“現在生意不好的時候,一天流水只有200元左右,甚至出現過週六一整天一單都沒賣出的情況。”據北京商報報道,一位開業3個月左右的舌尖英雄加盟商直言。而剛開業時,有的加盟商一天營業額能高達六七千元。

此外,很多預製菜加盟商都在爲門店客流量發愁。起初,平臺會爲加盟商給予部分流量支持,訂單都從舌尖英雄App而來,但如今公司投放力度減弱,就需要加盟商自己來尋找客羣。

一位加盟商向連線Insight坦言,“我完全沒做過餐飲,加盟之後才發現是我低估了餐飲行業的難度,發海報、做社羣都試過了,效果還是不好。”

要知道,在入局之初,爲了吸引消費者和加盟商,預製菜的價格戰、營銷戰打得如火如荼。

舌尖英雄從出生就含着“金湯匙”,不僅獲得了16億元的融資,還請來明星坐陣,樓宇、電梯間都可以看到舌尖英雄的宣傳海報。“App新人首單5折、立享200元新人券”的優惠力度更是吸引着消費者。

羅敏的趣店預製菜也不甘示弱。7月17日,羅敏和演員賈乃亮、傅首爾開啓了一場長達19小時的直播,雖然獲得2.5億元的GMV,但一分錢的酸菜魚、免費送1500部iPhone13,有行業人士預測那場直播投入達到了上億元,頗具“賠本賺吆喝”的意味。

在此之前,9.9元的啤酒鴨、14.9元的小炒黃牛肉,這些平時動輒幾十元的“大菜”,在趣店直播間的價格都變得親民起來。

也是這樣的低價和火熱,吸引了衆多加盟商入場。比如,舌尖英雄強調加盟商只要少量資金投入就能獲得50%的毛利,總部會提供大力度的補貼。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據創業家報道,舌尖英雄某經銷商表示,門店的單日營業額平均只有800元左右,按官方宣傳所說的50%毛利率來算,每個月的毛利只有1.2萬元,遠低於店鋪的人員、租金等支出。

另一方面,今年七月,羅敏在預製菜招商大會上提到了“加盟”,並表示可以通過貸款服務幫助10萬用戶開設線下預製菜門店。如今隨着羅敏光環褪去,趣店預製菜的加盟模式似乎也沒了聲音。

事實證明,這種火熱沒持續多久,當價格戰降溫,價值不菲的加盟費遇上並不可觀的銷售額,入場的加盟商很快就陷入“好開店難賺錢”的境地。

風口大逃殺已經開始

去年,伴隨着消費升級和疫情下的消費觀念轉變,預製菜風口正在吹起。

在資本市場,紅杉、高瓴等頭部資本相繼注資、預製菜概念股接連暴漲。《2022年中國預製菜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1年,預製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

巨大的市場吸引了衆多玩家湧入,但消費者並不願意買賬。

最突出的一點是,作爲新興物種,預製菜並未成爲像堂食、外賣一樣的就餐方式。如果不是靠價格,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熱乎乎的新鮮食材。更重要的是,食品的安全問題、口味也讓消費者保持冷靜。

“當時喫了小一個月的預製菜,方便是方便,但和飯店,甚至外賣真的沒法比。”今年春節因爲疫情囤貨預製菜的文雪告訴連線Insight。

消費者的買單意願不高,預製菜的風口大逃殺已經開始。

回想今年1月,陸正耀帶着舌尖英雄高調佈局預製菜的景象,讓市場記憶猶新。彼時,舌尖科技輪值CEO李穎波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自舌尖英雄1月開始全面招募加盟商以來,已經接受了2500個意向加盟商的簽約。如今,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舌尖英雄的線下門店數量僅有不到300家。

同樣的,資本市場也是如此。今年4月,受疫情“囤貨潮”的影響,味知香、千味央廚等預製菜企業曾漲停,但隨着大環境恢復,也難逃股價下跌的態勢。截止發稿,“預製菜第一股”味知香股價從去年6月最高點137.88元/股,跌倒 58.84元/股,相差近三倍。

根據德勤消費行業洞察《2022預製菜行業展望》顯示,2020至2022年4月,因B端企業仍面臨渠道壓力,投融資事件略有下降,共5起。同時,由於預製菜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大多數面向C端的企業仍處於天使輪與A輪融資,規模效應尚未形成。

不可否認,資本、玩家的爭相湧入,加之懶人經濟和疫情的大環境影響,讓預製菜變成了性感的故事。但潮水褪去,預製菜卻遲遲沒有抓住年輕人的胃。

作爲餐飲業,口味是關鍵。預製菜的工業屬性雖然方便快捷,但同質化問題在所難免。舉例來說,如今的預製菜品牌菜品,多以酸菜魚、糖醋里脊這類菜品爲主,想要在千篇一律的菜品中挖掘自身的特色,並不容易。此外,喫飯的第一要義是“健康”,而預製菜料理包的說法由來已久。

更重要的是,玩家衆多,預製菜市場已經紅海一片,像舌尖英雄、趣店預製菜這類創業品牌的競爭力有限。

比如,趣店預製菜並沒有生產線,採用的是代工模式,倉庫也是租賃的,這無疑增加了產品從生產到運輸的風險性。換句話說,趣店預製菜做的是個“貼牌生意”,很難有競爭力。

更進一步來說,品牌們還要在上下游供應鏈、物流、渠道等方面比拼,新型品牌想要在這些方面站穩腳跟,便需要資金的支持。如今加盟模式推不動,投資市場漸漸冷靜,資金的獲取越來越難。

面對可能被市場淘汰的風險,陸正耀和羅敏還在尋找出路,但如果預製菜項目無法達到預期的收入,最終也只能淪爲棄子。

(應受訪者要求,吳樂、文雪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