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撰文 | 翟子瑤  編輯 | 楊博丞

來源:DoNews

“音街看上去很文藝,但感覺長不大。”兩年前,音街上線時,業內的技術人員Fan曾向DoNews這樣表示,兩年後,音街發佈了9月底將會關停的公告。

同時,我們也分別詢問了其它K歌平臺相關用戶,有用戶問道:“音街是什麼?爲什麼要關停?”

“還是太小衆了。”

01.

被擠壓無奈轉型

在K歌軟件中,音街相對年輕,還沒有長大成熟的兩年裏就要離開人們的視野。

一款產品的出現能不能出圈,除了產品本身外,重要的還是時機。正如十年前出現的唱吧。

二十年前,互聯網剛剛興起,智能手機逐漸走進大衆視野。人們對手機的認識還停留在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水平,K歌App的出現的確使人們眼前一亮。原來K歌不一定要去線下的KTV,在智能手機上就可以輕輕鬆鬆完成,基本上沒有什麼消費,而且還能比線下K歌獲得更多的粉絲支持。

這是唱吧抓住的市場缺口和機會,在當年紅極一時。後來,騰訊推出了全民K歌、阿里有了唱鴨,網易雲音樂上線主打年輕人的K歌社區——音街。

就像網易雲音樂簡約清新的界面一樣,音街在創立時,用文藝清新的界面吸引了用戶。上線後也讓K歌圈的老司機有了其他選擇,收穫了一批年輕粉絲以及習慣用網易雲音樂的K歌用戶。

近兩年來,各大短視頻平臺在極力爭奪用戶的時間,當用戶有了很多娛樂的選擇,音頻K歌平臺的流量也開始下滑。

除了短視頻平臺的競爭,K歌平臺本身的產品也存在一定問題。

K歌平臺業內資深人士Eric對DoNews分析稱,“K歌社區平臺的下滑其實是存在自身的原因的,K歌的玩法是十年前的產物,這種玩法一定程度上不再擁有當初他的新鮮感。這與當下的快節奏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偏離。”

據瞭解,很多K歌用戶在App內錄製一首歌曲少則需要十幾分鍾,多則一兩個小時也有可能。而且目前市面上的K歌App對設備的要求也是存在一定門檻的。如果想達到好的效果必須配備有線耳機。

“這在當下藍牙耳機盛行的年代無疑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時間的要求、設備的要求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K歌社區的很大發展阻礙。”Eric補充道。

02.

向編曲轉型?

高峯期已過的K歌平臺們一方面在優化調整架構,另一方面依然在做着各種新的嘗試。

唱吧推出的小巨蛋麥克風也一度成爲明星網紅產品,今年8月份也發佈了無線降噪耳Microbuds1,這也是唱吧在藍牙降噪耳機上的初款產品。連續創業者陳華總是在尋找新的機會。不過,唱吧今年也在內部做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優化,公司也將遷址成都。

Fan分析稱,“唱吧或許也受全面K歌的影響市場被擠壓,短視頻平臺的興起也會產生一定影響,用戶只是換了個地方玩。”

唱鴨與華爲合作推出了AI智能作曲的功能。也有業內人士透漏唱鴨也在去年砍掉了一批業務。

Eric也觀察到,目前國內知名的幾家K歌app也都在探求自家的新的出路。比如向實時在線的房間K歌轉型、直播玩法轉型、線下KTV合作、配套硬件(例如麥克風、聲卡)的生產等等。

網易也在今年發佈了人工智能作曲平臺天音,Fan告訴DoNews,“音街是面向用戶的C端,天音是一個創作者工具,面向音樂人偏B端,從大廠的角度,內容版權可能是他們更看重的,也是一個穩固壁壘的東西。"

音街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其他平臺高峯期已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K歌賽道已經飽和?

在Eric看來,這條賽道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

Eric分析:“K歌社交平臺的賽道競爭並沒有短視頻賽道那麼血雨腥風,並且也充滿了機遇。K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只是目前的傳統K歌App的玩法不再能滿足大衆用戶而已。”

而各平臺發力的人工智能作曲是否是K歌平臺的新趨勢?

對此,Fan認爲有兩個關鍵點作爲背景:“一是用戶是否有足夠的音樂審美和表達能力,這恐怕要求普遍的國民音樂素養,比如一個非音樂專業的產品經理,是否可能通過簡單的操作,得到相對高質量的單曲或者還說得過去的批量曲目;二是daw的工具性要更具象,像ps一樣,更加所見即所得地產品形態”。

正如Eric所說:“AI的確是未來的趨勢。而且這種概念目前也在風口浪尖。但是AI編曲的效果如何,真正能夠爲用戶解決什麼問題纔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03.

音樂牌能打多久?

“我年輕時候的理想就是開一家唱片公司,理想破滅了,現在就做一個音樂產品吧。”丁磊從8歲開始,就喜歡上了聽音樂,這也導致現在無論是網易雲音樂、音街還是天音都繞不開他的音樂情結。

90年代買不起CD,丁磊就用調頻質量很差的短波收音機聽,後來遇到什麼壓力大的事情,他都會靠着音樂撐下來。他曾在媒體採訪中說,網易雲音樂希望從創作源頭入手,爲音樂人提供更多數字化工具、標準化培訓體系,去幫助他們提升創作水平。

但在天音之前,丁磊在音樂方面的反應似乎都慢半拍。

網易雲音樂剛出現時,在線音樂市場上已經有QQ音樂、蝦米音樂,酷狗、酷我等,留給網易雲的發展空間並不多,版權也不佔優勢。

但網易雲音樂深挖用戶情感需求與社區建設,以歌單模式和音樂社區突圍成功,用簡約文藝的界面得到了一批忠實粉。音街也秉承網易雲音樂的基因,在文藝小清新方面收穫了大批粉絲。

但讓丁磊沒想到的是,K歌玩法已經過時了,用戶注意力和粘性在逐漸流失。如果上線音街被砍掉是及時止損,抓住新風口的天音還會陪大家玩多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