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 資料圖

9月6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參加2022年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時表示,證監會將與市場各方攜手並肩,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爲主線,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深入貫徹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積極探索推出碳排放、物流、指數等新型產品,多措並舉降低市場參與成本,豐富監管工具箱,打擊違法違規行爲,穩步推動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品種佈局,進一步推動QFII/RQFII參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積極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徑新模式,推進國際監管合作,不斷提升大宗商品價格的國際影響力。

期貨市場展現出三方面中國特色

方星海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宗旨、以提高市場運行質量爲主線,持續推進產品和交易機制創新,不斷推進對外開放,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期貨市場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開放包容的市場生態環境,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規模體量和影響力快速上升。十年來,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73個,是之前二十多年上市品種數量的2倍多,商品期貨成交量連續多年全球領先,銅、PTA、豆粕等重要品種價格已成爲現貨貿易定價基準,市場長期保持了平穩有序運行。

在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中,我國期貨市場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是推出中國特色期貨品種。依託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發掘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鏈的中間產品,上市以PTA、燃料油、塑料等品種爲代表的中間產品期貨25個,其中19個爲我國獨有上市品種,受到了境內外市場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甲醇、熱軋卷板等品種的成功上市和運行,吸引境外交易所研發上市同類產品。中間產品期貨在服務保供穩價、增強產業鏈韌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初步顯現,去年以來,在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PTA價格漲幅相比國際原油低了22.8個百分點,一定程度緩衝了上游價格上漲對下游聚酯和紡織產業的衝擊。

二是構建中國特色監管制度。堅持底線思維,結合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實際,創設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實施“一戶一碼”、保證金安全存管監控等制度,確立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交易所、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五位一體”的期貨監管體系,並通過《期貨和衍生品法》把特色監管制度以國家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體現了借鑑國際最佳實踐和立足國情市情的有機統一。

三是創新中國特色業務模式。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創立並穩步擴大“保險+期貨”模式,構建農業補貼、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的聯動機制,形成農產品市場風險向期貨市場轉移、最終由期貨經營主體承擔而農業經營主體受益的閉環。創新開展“商儲無憂”項目,幫助承儲企業利用期貨對沖在庫尿素貶值風險,探索期貨服務國家大宗商品儲備新模式。推進期現融合深化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鼓勵期貨經營機構設立風險管理子公司,創新開展倉單融通、基差報價、合作套保、場外衍生品等風險管理業務,特別是在服務中小微企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期貨市場四方面作用促大宗商品暢通流動

方星海指出,期貨市場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和優勢,與全國統一大市場“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建設目標高度契合,特別是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大宗商品等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等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是幫助產業企業提升競爭力。期貨價格具有預期性、連續性、公允性和權威性等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現貨市場供求變化趨勢。隨着越來越多的期貨品種成爲現貨貿易定價基準,上下游企業除參與套期保值外,還靈活採取基差交易、含權貿易等多種方式,有效應對市場波動風險,不斷提升穩健經營能力。此外,期貨交易所推出的“鄭商所白糖基差貿易泛糖專區”“上期所浙油中心報價專區”等創新業務模式,實現了“期貨市場定價,現貨平臺交收”,有利於產業企業綜合利用期現兩個市場,爲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能。

二是提供更貼近產業需求的“期貨標準”。商貿流通體系標準化程度有限,是制約大宗商品在全國範圍內順暢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期貨標準注重市場實際需求,關注產業鏈更多環節,通過不斷滿足產業鏈供應鏈不同企業需求,使相關規則標準傳導至生產流通領域,助力資源要素高效配置。例如,螺紋鋼、熱軋卷板期貨通過優化計重方式、交割規格等,進一步滿足了市場參與者的貿易與使用習慣;純鹼期貨通過合理設置交割標準,貼近了光伏玻璃企業用鹼需求。

三是促進國內商品市場循環暢通。目前期貨交易所已經設立近千家交割庫,分佈在品種的主要產、銷及貿易集散地。通過充分發揮交割功能,便利產業企業進行實物交收,能夠促進區域間的要素流動和供需間的有效對接,進而有助於消除市場分割,促進商品集散流通。例如,苯乙烯期貨將交割區域覆蓋面擴大至9省市,實現覆蓋全國近九成苯乙烯的產消量;油脂油料企業通過菜系品種交割廠庫平臺,打破傳統市場地域限制,將菜籽油、菜籽粕銷售至全國市場。

四是助力統一大市場雙向開放。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按照“引進來、走出去”原則,期貨市場有序推動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便利全球客戶資源配置、風險管理。例如,進口菜粕納入期貨交割,從交割端實現了“引進來”,能夠更好地服務油脂油料企業管理跨國貿易風險;相關企業通過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獲得貨源,通過中歐班列再出口至波蘭、德國,開闢了新的貿易流向,實現了期現貨、境內外市場的雙聯通。

推出新型產品,加快開放型品種佈局

方星海指出,證監會將與市場各方攜手並肩,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爲主線,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深入貫徹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深化產品和服務創新,充分發揮期貨功能作用,更好地爲實體經濟和國家發展大局保駕護航。

一是持續豐富產品供給,圍繞統一大市場、綠色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導向和市場轉型發展需求,在不斷完善傳統品種風險管理“工具箱”的同時,積極探索推出碳排放、物流、指數等新型產品,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二是深化市場功能發揮,緊貼產業需求優化合約規則,多措並舉降低市場參與成本,創新服務推動產業企業參與,有效提升期貨價格的真實性、公允性、權威性,積極發揮價格信號作用,促進商品要素在全國市場有效配置。

三是強化制度保障作用,深入貫徹《期貨和衍生品法》,做好配套制度“立、改、廢”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賦予的紅利和機遇,豐富監管工具箱,打擊違法違規行爲,維護市場“三公”秩序,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有序參與期貨市場。

四是穩步推動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品種佈局,進一步推動QFII/RQFII參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積極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徑新模式,推進國際監管合作,不斷提升大宗商品價格的國際影響力。

五是持續加強期貨市場宣傳,多渠道多角度發聲,講好通俗易懂、特色鮮明的“期貨故事”,增進社會各界共識,爲期貨市場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責編:戰術恆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