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斯文

編輯  胡珊

8月30日,佛山市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熊電器”,002959.SZ)發佈今年中報,其營收超過18億元,同比增長13%;淨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近7%。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達到1.6億元,同比增長26.4%,增速遠大於同期淨利潤。

造成小熊電器非經常性損失較大的則是,公司中倉供應鏈倉庫於2022年4月1日發生火災,公司對此計提了近3300萬元的損失,因此利潤總額有所減少。同時,上述損失與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政府補助、交易性金融資產收益,以及所得稅影響額共同形成了近930萬元的非經常性損失。

有關這次火災後續賠償情況,小熊電器表示:“保險人正在與保險公司進行接洽,但賠償金額和時間尚無法確定。”

對於這份雙增的“答卷”,二級市場反應平平。據同花順統計,8月31日到9月8日,小熊電器股價以持平報收。

如果時間拉長來看,小熊電器自上市衝高後,股價一落千丈。

2019年8月23日,小熊電器成功登陸深交所,此後股價一直強勢上漲,到2020年7月23日,股價從29.05元/股,飆漲至164.1元/股,累計漲幅達452%。

但隨後開始一路狂瀉,從歷史最高價164.1元/股,到9月8日盤中價格爲53.27元/股,區間跌幅高達64%。這樣的股價表現遠遠弱於市場,同期滬深300指數跌幅14%;小家電主題指數跌幅17%。

這樣的股價走勢,與小熊電器業績變化高度一致。

瓶頸期來了嗎?

“年輕化”是小熊電器一直以來取勝的法寶,這樣的方式是刻在公司DNA裏面的。

2006年,公司創始人李一峯辭去了一家家電公司總經理職位,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拿出55萬元作爲註冊資金,在廣東省佛山市成立了小熊電器。

依靠當時無人願意涉足的酸奶機,小熊電器成功起家。

在一次專訪中,李一峯對媒體說道:“選擇從酸奶機切入市場,主要還是基於當時的客觀條件。(我們)資金量比較少,本身又是做研發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酸奶機這個品類纔剛興起,年輕人也比較關注,就選擇它作爲我們的第一個品類。”

從此,針對年輕人是小熊電器最核心的競爭手段。

而電商渠道無疑是與年輕人溝通最好橋樑。2008前後,在大部分企業對線上銷售還持觀望態度的時候,剛創業不久的李一峯準確地“嗅到”了電商將全面顛覆傳統銷售模式的氣息,隨即展開了與淘寶網的合作。

通過不斷加強線上渠道建設,小熊電器目前在電商銷量處於領先地位。

據中報披露,2022年618期間,小熊電器的養生壺、煮蛋器、電熱飯盒、酸奶機、電烤爐、吐司機、多士爐、打蛋器、電煮鍋等九大品類獲得天貓平臺銷售額第一;養生壺、絞肉機、煮蛋器、酸奶機、電熱飯盒、打蛋器等六大品類獲得京東平臺銷售額第一。

而上市後的小熊電器發展也更迅猛。2017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爲17億元、20億元、27億元、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0%。

但在營收翻倍後,小熊電器的發展遭遇停滯,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也隨之而來。

據Wind統計,2021年-2022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的營收分別爲36億元、18億元,以此粗略估算今年營收在36億元-37億元之間,這意味着公司營收已經連續三年沒有明顯增長了。

淨利潤方面,在2020年超過4億元后,2021年僅有不到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4%。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的淨利潤爲1.5億元,粗略估計全年約超過3億元,但相比去年也僅有微弱的增長。

對於小熊電器來說,瓶頸期似乎已經來了。

目前,在小家電領域上市公司中,小熊電器營收規模排名第七。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蘇泊爾、新寶股份九陽股份、萊克電氣、奧佳華。這些公司的營收規模均在小熊電器的2倍以上,具體如下表所示。

而從營收增速來看,規模較小的小熊電器也不具有優勢。如下圖所示,紫色線所表示的小熊電器,在2019年-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爲32%、36%、-1.5%、13.15%。可以看到,公司的此數據並不突出,甚至在2021年兩大龍頭蘇泊爾、新寶股份取得兩位數增長時,小熊電器微降1.5%。

未能有效提價背後

造成小熊電器目前困境主要是小家電行業不景氣、公司提價受阻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在小家電市場繁榮過後,廚小電景氣趨弱,小熊亦遭遇自身發展瓶頸,市場對小家電市場及小熊的發展空間存疑。

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以及今年1-7月,電燉鍋、電飯煲、電磁爐、豆漿機等小家電的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國金證券認爲,自去年起的小家電市場萎縮,主要是由於2020年廚小電的繁榮吸引衆多品牌入局,長尾市場趨於同質化競爭。2020年線上渠道長尾品類持續熱銷,頭部品牌蘇泊爾、九陽、美的亦開始重視長尾品類,但在長尾品類(指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上多選擇代工企業外協生產。另外廚小電的繁榮吸引衆多小品牌的佈局,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年小家電零售品牌數量明顯攀升,但2021年在競爭環境激烈以及原材料壓力下,市場亦出清部分中長尾品牌。

而另一方面,小熊電器均價始終較低也是制約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

據煉丹爐數據顯示,小熊電器一直以來產品均價在100元-150元區間,鮮有超過150元。

正因此,小熊電器“輕研發”的經營方式也一直被市場詬病。

據Wind統計,小熊電器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爲3.43%,在19家小家電企業中僅排第13名。而營收規模遠大於小熊電器的萊克電氣、奧佳華此項數據接近5%。九陽股份此項數據也高於小熊電器,爲3.6%。

價格親民雖然是搶佔年輕人市場的有效方式,但小熊電器的品牌始終無法有效升級,難免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處於落後位置。

種種困境之下,董事長漲薪、高管降薪的操作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

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一位網絡ID爲irm32516391的投資者向小熊電器董祕提問道:“2021年度業績雙降後,第一期期權計劃目標沒有達成的情況下,董事長和副總的薪酬上漲了10%-30%,但其他高管有所降薪的依據是什麼,以及期權計劃第一期沒有達標,後期關於期權方案會有什麼樣的調整呢?”

隨後,小熊電器非常官方地回答了漲薪問題:公司遵循公平、競爭、激勵的薪酬原則,以市場爲導向,以崗位價值和業績爲衡量標準,設立具有外部競爭力和內部公平性的薪酬福利體系和激勵機制。實際執行採用固定與浮動相結合的綜合薪酬考覈體系。關於董事、高管的薪酬,公司根據相關規定提交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執行。

對於期權問題,公司則是引用了所披露的《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部分內容作爲解答。(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