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7、8月的態勢,進入9月,各地氫能產業規劃仍在陸續發佈,能源企業也競相佈局。專家認爲,在“雙碳”戰略驅動下,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地氫能產業專項政策跟進,意味着我國氫能開發和應用駛入發展快車道。在政策加力、企業投入加大的背景下,預計萬億級氫能市場未來可期。

9月以來,氫能板塊表現活躍。今年上半年,A股氫能概念板塊部分公司利潤增長明顯,有的股價上漲超120%。

多地密集出臺支持氫能產業政策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兩份文件分別爲《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氫能產業鏈相關企業達到100家以上,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廣示範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突破5000輛。

8月底,上海、廣州也相繼推出政策舉措力推氫能源。其中,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推出18條政策舉措力推氫能源;廣州發佈了《廣州市氫能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1-2030年)》,強調要加強氫能基礎設施全鏈條建設,提升氫能全過程安全和經濟性,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

此前,北京發佈了《北京市關於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7方面20條舉措支持研發創新、技術裝備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等。

“氫能是未來新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新能源系統的主要構成將是風電光伏、電動汽車、儲能和氫能,作爲一種配合大規模風電光伏發展且具備諸多優點的清潔能源,氫能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能源企業競相佈局氫能產業

能源企業也競相佈局。引人關注的是,9月2日,中國石化發佈實施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瞄向“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此前,中國石化宣佈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啓動建設,該項目還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投產後年產綠氫可達2萬噸。據悉,該項目光伏電解水制氫成本大概是每公斤18元。

中海油、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中國大唐等能源企業也已透露了佈局氫能產業的信息。例如,國家能源集團與福建簽約稱,將在氫能運用、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華電集團與青海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積極推動青海儲能、氫能等領域創新發展等。另外,海南海馬汽車長城汽車等公司也透露出佈局氫能產品的消息。

一位能源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近兩年,能源企業佈局氫能產業呈快跑之勢,已有超過三分之一中央企業佈局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在內的全產業鏈,並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成果。

據悉,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加氫站數量居於世界第一位;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制氫數量居全球第一位。

氫能概念公司業績“啓動” 

業內外人士均看好

氫能產業如此備受關注,一個重要因素是“雙碳”背景下國家加大了政策支持。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範應用,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等目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能源政策研究所負責人景春梅認爲,中國氫能發展空間巨大。

“氫能與電能類似,長遠看,將成爲未來清潔能源體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曾對記者說。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成爲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A股部分氫能概念公司今年中報的利潤同比增速十分靚麗。有公開報道顯示,在174家氫能源板塊上市公司中,有8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且其中20家公司報告期內歸母淨利潤同比翻番。

華安證券分析師尹沿技認爲,制約氫能在中國發展的,主要有技術壁壘和成本高企兩大因素。氫能產業鏈需要所有產業相關公司的共同努力,預計產業鏈之間的壁壘會逐步消除,未來氫能產業鏈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