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飆升40%,德國大幅增加化工產品進口,彌補國內生產下滑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與此同時,由於高昂的成本,德國國內的化工品製造商大幅削減了產量,分析人士認爲這可能是正在醞釀的經濟危機的早期跡象。

能源危機推動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德國大幅增加了化工產品進口。

隨着俄羅斯削減天然氣供應後能源危機的惡化,德國今年的化學品進口量幾乎翻了一番: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德國進口了約28億噸無機化學品,這在數量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左右。

與此同時,由於高昂的成本,德國國內的化工品製造商大幅削減了產量。

這一趨勢的轉變反映了德國能源危機的嚴重程度。由於德國工業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大,德國的天然氣價格遠高於鄰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份表示,德國的這種工業依賴將使其成爲今年G7集團中表現最差的國家。

分析人士認爲,德國國內產量的下降可能是正在醞釀的經濟危機的早期跡象。

在今年7月,德國最大的化工生產商巴斯夫(BASF SE)表示該公司已經開始從外購買而不是生產氨,以減少其位於路德維希港工廠的天然氣消耗。與此同時,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本月向德國運送了第一批低碳氨。

據媒體報道,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 Oliver Rakau 表示:

(德國)能源和天然氣密集型產品出現了大量的進口替代品。

未來幾個月,相關證據可能會越來越多。

除了化學品製造商,能源危機也給德國鋼鐵、汽車零部件等製造商帶來了致命打擊,它們可能會選擇逃離德國以求自保。最嚴重的是,歐洲智庫 Bruegel 的高級研究員 Simone Tagliapietra 表示,能源價格長期上漲可能最終改變歐洲的經濟格局。

歐盟委員會此前推出了“歐洲天然氣需求縮減計劃”,要求各成員國在今年8月到明年3月至少減少15%的天然氣用量。由於工業用氣量佔到了歐盟用氣總需求的38%,如果要確保歐盟民衆能安全過冬,意味着需要降低四成左右工業用氣以滿足這一目標。

天風證券認爲,歐洲大量進口高耗能商品以滿足自己的生產和消費需求,結果是歐盟的貿易順差正在快速轉爲逆差。值得注意的是,德國二季度最主要的貿易逆差國是中國。而當前世界環境中供給不足的矛盾,使中國製造業的全球比較優勢應當得以重估。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