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小長假,北京的餐飲市場讓商家和消費者都感到了濃郁的煙火氣。9月13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多家知名餐飲企業瞭解到,中秋假期三天餐飲企業的堂食、外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都出現增長。對於馬上到來的國慶黃金週,各餐飲企業表示已開始從食材、人手方面做準備。

中秋當天客流達峯值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華天飲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瞭解到,中秋期間,華天集團直屬的多個老字號餐飲門店的堂食、外賣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超27%。同和居月壇店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秋當天的營收突破20萬元,幾乎是平時週末營收的2倍。“9月10日當天,上午9時就有消費者來到店裏‘佔座’。”這位負責人說,今年中秋節前,門店的包間就已經預訂一空,所以沒訂上包間的消費者就早早來排隊等候散臺位置。客流增長下,餐企全員上陣。“中秋節3天,門店忙到連後勤、行政的同事都來前廳幫忙收臺、打水、打包外賣。平時午餐基本在13時30分打烊,但中秋這幾天每天都忙到下午3時左右,行政總廚武根深師傅在閉餐之後都‘改行’去洗碗了。”

老字號萃華樓中秋當日的營業額和客流均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5%,尤其是9月10日,等待午餐的顧客排隊等位等到了下午將近4時。萃華樓集團總經理王培欣表示,中秋節前10天左右,萃華樓各個門店的包間就已經全部預訂完畢,現在國慶黃金週期間包間的預訂也已經超過8成。

入秋後蝦肥蟹美,胡大飯館在中秋節假期也迎來了預料之中的客流高峯。北京胡大飯館運營總監張勝滔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中秋假期,胡大飯館周環比客流增長24%,收入增長20.6%。尤其是中秋節當天,胡大飯館總店單店排隊近800桌,直至凌晨1時還有顧客在等位。如果按照時間計算,平均需要等上69分鐘才能入座“扒蝦”。張勝滔說,除了傳統的麻辣、蒜蓉小龍蝦,應季新品胡大經典香辣蟹、京味蔥燒小龍蝦、乾鍋鴨頭、小龍蝦海鮮拼、肥腸梭邊魚等菜品也都在銷量榜上佔有一席之地。

外賣、社區餐飲銷售額增長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團圓宴堂食,中秋節期間的外賣也十分火爆,客單價比平日上漲不少。據瞭解,華天旗下同和居、同春園、鼓樓馬凱餐廳等老字號,中秋小長假期間外賣銷售額均達到了平時的2倍以上。同春園飯店副經理王鴻慶告訴新京報記者,中秋期間外賣單量比平時增加了26%,客單價翻了1倍。“平時的外賣客單價在70元左右,小長假期間上漲到了143元。”

很多大品牌、老字號餐飲的社區餐飲小店、檔口也在中秋假期期間受到消費者歡迎。萃華樓小廚坊在9月9日正式營業,主營包括麪食、醬貨、炒菜等在內60多個品種。王培欣告訴新京報記者,小廚坊主要是爲了方便周邊社區居民在家用餐,中秋期間,醬肘子、醬豬蹄等每天都可以賣出200個左右。

對於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週,多家餐企負責人充滿期待,除去不確定因素影響,預計國慶營收和客流至少與去年同期持平,或將有10%左右的增長。胡大飯館方面表示,在確保疫情防控接待安全前提下,胡大將放開線上預約和電話預訂業務,爲顧客提供便利、節省等位時間。萃華樓各門店現在起就將着手食材和人手方面的準備,國慶期間除了門店員工不休假外,每店還將預計招收5名小時工,補充假期人手不足問題。

新京報記者 王萍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